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石大学子三下乡:走进恩格贝,探寻荒漠治沙之旅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他曾专门把治沙问题纳入其中。“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为了进一步感受内蒙古防沙治沙的效果,内蒙古防沙治实践队于8月19日来到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开展实地调研。“恩格贝”为蒙古语,寓意着平安、吉祥。恩格贝位于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的中段北部,总面积约30万亩,北靠黄河,居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区域内。实践队一行首先参观了恩格贝沙漠博物馆,这里是为了让人们纪念过去、警醒现在和感受未来。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走进《与荒漠和谐相处》和《绿色恩格贝》的两个主展厅,犹如走进了一个神奇的科学沙漠殿堂。工作人员向队员介绍了一些沙生植物,沙产业模型以及30多年来恩格贝由沙漠变为绿洲的发展历程,还讲述了王明海及远山正瑛等默默无闻为沙漠播撒绿色的“当代愚公”的经典故事,实践队员仿佛与恩格贝的治沙英雄来了一场超时空的对话交流,队员们听后感触颇深。 另外,队员们学习了干旱荒漠的基本自然特征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知识,回顾了干旱荒漠地区人民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艰辛历程和不懈奋斗,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随后,大家来到恩格贝“沙产业”农业试验示范大棚。这栋大棚始用于2008年,经过14年的发展,土壤改良得到充分的实践证明,沙变沃土、沃土变良田。在这里现在不仅有常见的瓜果蔬菜、还有三种亚热带带植物:紫心火龙果、航蕉2号、番木瓜,挂满枝头的果实,让大家惊叹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完全实现了“地不分东西南北、时不分春夏秋冬”的理论。技术人员说:“在北方地区种植热带植物,这是一种大胆尝试,也是检验现代温室能否安全越冬的一种方式,更是恩格贝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这是3种已经在恩格贝开花结果的热带植物,并在周边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这里更有航天瓜果蔬菜总共21种,特色航天番茄,迷你冬瓜,绿翡翠,航椒......其中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航天特大南瓜,技术员说它重达100多斤,队员们不禁感叹这科技力量的伟大。身在其中,仿佛已经忘记了这是在大漠之中。另外,在这里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示范区如何利用“多采光、少用水、高效益、新技术”十二字技术守则及现代温室大棚技术,同时了解了恩格贝现代沙漠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大田农业发展的趋势。临走之时,技术员让我们品尝当地改良的小西瓜,他介绍说这种西瓜是黄瓤瓜,皮薄肉厚,产量高,口感好。品尝过后,队员们都赞不绝口,不禁竖起大拇指。
                  
                  
        接着队员们来到位于恩格贝镇的蒲圪卜村。蒲圪卜村是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数字化示范乡村。走进村子,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笔直修长的水泥板路四通八达,每家每户的灰色瓦房坐落有序,道路两边的鲜花和小树让人心旷神怡,一副景美人和的农家风光画向我们徐徐展开。近年来,蒲圪卜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集居住、休闲、特色餐饮、乡村旅游、影视拍摄等为一体,推动乡村振兴。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等方式,从村里的几位老人那里了解到:由于蒲圪卜村常住人口的年龄普遍的偏高,村里为老人提供了老年人活动娱乐中心以及互助养老食堂;家家户户的房子政府补助七八成;同时,村里发展旅游民宿,带动百姓增收;庄稼不单单只种植玉米,还有葵花和谷子。"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住上了亮堂的大瓦房,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还建立了互助养老中心,真真实实地过上了小康生活。"一个爷爷说。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兴旺、设施齐全的新农村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变得更美、更富、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沙海中正在铺展的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实践队员铭记总书记教诲,顺利完成此次实践任务,  通过此次调研学习,队员们领会了一代代治沙人前赴后继,攻坚克难,把沙漠变绿洲的苦干精神,感受到了沙漠农业发展的新风貌和新气象,以及沙产业带动的乡村振兴,为内蒙古防沙治沙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走进沙漠,探寻治沙之法,石大学子在行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