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兰州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城乡差距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许多家庭因经济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鉴于此,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组织了一支由师生组成的“爱心传递”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以“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基层根基,构建和谐社会。以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核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稳定发展。聚焦基层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校:兰州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汪红祥
作者:张雪、杨秦涵
摘要
本报告基于兰州理工大学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为主题,深入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殪虎乡暖水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旨在通过收集与捐赠旧物,助力当地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更在心灵上搭建了城乡之间的桥梁,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报告详细记录了活动筹备、实施过程、成效评估及反思展望,旨在为未来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二、活动筹备
1.策划阶段
活动筹备初期,团队通过线上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流程及预期效果。确定了以“旧物捐赠+志愿服务”为核心模式,了解到毕业季来临之际不少学长学姐的闲置物品将进行丢弃,并未做到“物尽其用”甚至有的物品是崭新出厂,团队突发奇想可以对这些衣物进行二次利于,将这些物品捐赠给乡村贫困小学使物品重获新生,活动将重点聚焦衣物、书籍、学习用品等三类物品的收集与捐赠。同时,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
2.物资收集
通过设立校园固定捐赠点,布置横幅,搭建场地,开展“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主题活动、发起线下募捐等方式,设立捐赠箱,对进行捐赠的同学给予抽奖活动,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每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可获得小礼物,团队在短时间内便收集到了大量爱心物资。特别是书籍和学习用品,许多同学不仅捐赠了闲置物品,还动员家人朋友共同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在横幅上签上捐赠者的名字及其在明信片上写上捐赠者对孩子们的美好祝语,使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深刻。
3.前期调研
为确保捐赠物资能够精准对接需求,团队还提前对定西市漳县殪虎乡暖水小学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了解当地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
1.经济水平:漳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2.地理位置:漳县若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可能限制了教育资源的流动。
3.师资力量:漳县面临教师短缺或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
4.人口结构:漳县依然存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问题。
5.环境保护:漳县目前面临环境问题,是对生态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足,但整体自然资源较丰富,利于中药材和一些植被生长。
综合以上基本调查:我们认为村庄可能存在环境整治受益面不够高、许多农民思想、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对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生产生活方式接受缓慢,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等问题。对此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捐赠方案,并于当地学校干事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时间,和资助人员名单。
4物资清点
团队成员将收集好的物资进行清点,对衣物,书籍,学习用品等进行分类,检查衣物和用品的完整性,确保衣物整洁符合捐赠标准,并在后续期间对衣物进行消毒清洁,并打包好分类,记录好物品的详细数量和信息,保证后续捐赠活动的积极实施。
三、活动实施
1.物资分发
活动当天,团队带着满载爱心的物资驱车前往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殪虎乡暖水小学。在乡村干部的协助下深入小学,团队成员分组行动,孩子们由家长带领排队,实践团队的队员将分类好的物品,洗干净的衣物、书籍和学习用品一一送到贫困家庭和孩子手中。看到孩子们接过新书时眼中的光芒,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团队成员感到十分开心。
2.志愿服务
刚开始团队负责人宣讲本次活动的意义,捐赠物品介绍及其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后续实践团队成员将分类好的物品交由孩子们的手中,拉起签满捐赠者名字的横幅,并与孩子,学校干部进行合照留念。
四、成效评估,
1.直接成效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捐赠衣物50件、书籍20册、学习用品25套,直接惠及殪虎乡暖水小学贫困家庭,特别是为各位儿童提供了急需的学习用品,有效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条件。同时,志愿服务活动使旧物在这里获得新生,它们不再是遗忘在衣柜的角落,而是变成了温暖的礼物,送给那些需要他们的人,让他们在别人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
2.社会影响
活动通过在学校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和支持。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乡村贫困问题的认识,“聚焦基层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大对基层的资源投入,优化基层服务,激发基层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即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五、反思与展望
1.深入反思
回顾本次“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活动,我们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一充满爱心与希望的社会实践之中。虽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任何一次实践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物资收集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尽管我们的初衷是美好的,但部分收集到的物品可能并未完全符合受助者的实际需求。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要更加细致地了解和分析受助者的具体需求,以确保每一份捐赠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同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并不充分。这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包括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将努力安排更多的时间,与每一位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这一主题将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计划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公益模式,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定期回访受助家庭和孩子,确保我们的帮助能够持续并产生长远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拓展物资来源渠道,提高捐赠物资的质量和针对性,以更好地满足受助者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新时代年轻人的积极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之路将更加宽广,我们的美丽乡村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3参考文献
活动筹备过程中,团队参考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文件、相关社会调研报告及以往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以指导本次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此外,团队成员也积极学习并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公益慈善、教育扶贫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力求使本次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六,实践意义
通过这个活动让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自然、感知社会、感悟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同时也能推动科普示范活动、科普项目向农村延伸。同时高质量乡村振兴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增强党在乡村的执政能力。乡村振兴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提升党在乡村的执政能力,强化党在乡村的全面领导。二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在村民自治的架构下完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将村民自治活动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基层政府的统筹协调,有助于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增强基层治理服务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本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供给,培育和引入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从而不断增强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效。
七、结语
“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物资捐赠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与成长的旅程。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强大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收获了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见证了爱心的传递与梦想的启航,感受到了社会责任与使命的担当。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加入到公益事业的行列中来,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为乡村的振兴、为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爱与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附录
附录一:活动照片

图为实践团在收集物资 设计艺术学院周煜涵摄

图为实践团分发物资后合影 设计艺术学院高琳继摄
附录二:参与人员名单
汪红祥,周作荣,朱家辉,高海彤,张雪,杨秦涵,刘生辉
通过本次“旧物传爱心,助人圆梦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为乡村贫困家庭带去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巨大的鼓舞和支持。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记忆。让我们铭记这份爱与责任,继续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