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益探湘桥百千万15 磷溪镇塔后村:深耕文旅融合,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振兴典范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益探湘桥百千万15|磷溪镇塔后村:深耕文旅融合,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振兴典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厚植乡土文化资源,以数字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湘桥区磷溪镇塔后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文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仅注重环境整治的“面子”,更致力于文化内涵提升的“里子”,力求打造出一个既宜居又宜游的现代化乡村典范。

  2024年7月31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益行队指导老师阮思余副教授带领益行队调研组来到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塔后村,与村委书记陈培生开展座谈。在座谈会上,陈培生分享了塔后村近年来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塔后村的转型之路

  湘桥区磷溪镇塔后村位于磷溪镇西南部,西接仙河村,东临横山,南连韩江。该村创于明代,因昔日横山山顶有塔,村庄建于塔后,故名塔后村。村域面积0.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170亩,山地约446亩,池塘约30亩,以芋头种植为主要特色。现有人口1358人。2023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16.64万元。2023年,塔后村成功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在这之前,塔后村与其他农村一样,是一个人口流失严重,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基础设施匮乏的农村,在2020年以前,塔后村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不到2万元。同时,塔后村的耕地多以个体户形式种植,在承包流转方面的探索还处于萌芽阶段,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效果十分有限。面对这样的现状,塔后村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开启了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2020年起,塔后村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启动乡村治理和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战略,力求在保持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注入现代文旅元素,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图1阮思余同陈培生就塔后村产业发展进行讨论

一、发掘新思路直面问题,创新求变

  塔后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极面对问题,寻求创新之路。区委巡视组提出的五点问题,如学习贯彻上级部署的不足、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不强等,为塔后村提供了改进的方向。针对这些问题,塔后村总结出三大思路:转化巡察整改成果,推动长效建设;党建引领,带动干群积极参与;增加资金投入,建设美丽乡村。

  陈培生表示,“我们要牢牢把握每一个审查和改造的机会,以巡促改,把乡村环境整治好,自然能赢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塔后村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推进乡村道路硬底化,以“竹”为特色装点农村,创新“党建+乡村人才”和“党建+乡风文明”机制,设立村规民约24项,凝聚人心,做好村资料台账的收集整理工作。这些举措让村子逐步迈入现代化门槛。

  图2陈培生向益行队的学生们介绍塔后村以巡促改的过程

二、振兴新路径:以文旅项目为引擎,三步打造宜居文旅示范村

  面对产业振兴的挑战,塔后村选择建设乡村文旅项目作为突破口。村子虽小,却拥有山水、特色农田和宜居环境,这为打造农旅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陈培生介绍,塔后村采取三步走的方式逐步推进文旅项目的落地:人居环境改善、招商引资、根据实际推进项目落地。
第一步,塔后村依据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即竹林资源丰富而耕地稀缺的特点,巧妙利用生态优势,致力于构建绿色美丽的乡村风貌。在充分吸纳巡查组的建议并深入评估本村环境后,塔后村积极挖掘并利用房前屋后及“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所释放的闲置土地、低洼地带及乡村边缘地带,紧密结合村民的实际需求,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精心打造“四小园”。同时,以创建文明村镇和卫生村镇为契机,大力开展村道巷道清理与硬化工程,共计清理村道巷道22条,实施硬底化改造15条,并铺设了排污管道。经此整治,塔后村摆脱了往昔的脏乱形象,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显著改观。

第二步,基于整改后焕然一新的环境,塔后村积极寻求与外部文旅企业的合作机会,旨在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推动本村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在文旅企业的实地考察中,塔后村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与良好声誉成为其决定投资的关键因素。项目负责人陈培生自豪地透露:“初步投资额度已确定为2000万元,后续将根据项目的运营情况灵活调整投资规模。”此文旅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将为塔后村带来稳定的土地租金收益,还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农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塔后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第三步,塔后村文旅项目的具体落地计划已初步成型,并完成了基本规划工作。其中,吉象农旅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之一,规划占地面积达80亩,内部布局涵盖夜市(设有50余个档口)、水上乐园、小公园、停车场及民宿等多个功能区域。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并在项目竣工后显著提升村集体收入至72万元。目前,塔后村已利用废弃幼儿园改造完成一家民宿的建设工作,每年可收取2万元的土地租金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随着后续项目的陆续开工与落地,塔后村的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3塔后村吉象农旅项目介绍栏

塔后村面临的新挑战

  然而,塔后村当前正面临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全新挑战。据陈培生所言:“目前,进行土地规划往往需要耗费两三年时间,这已成为常态。”由于审批流程耗时较长、涉及多个部门协作,加之土地用途调整方面存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导致相关项目的施工被迫停滞,难以继续推进。显然,这一系列问题已超出塔后村自身解决的能力范围,他们目前只能采取等待的策略。

  图4塔后村的规划项目,来自文件《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塔后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文旅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塔后村的华丽转身,是对乡村振兴深刻内涵的生动诠释。它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转变,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坚定信念、精准施策、勇于创新的典范。集体收入从2万元到16万元,因环境优化而成为2023年“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这些成果无一不说明着塔后村乡村振兴的成效之大。

  塔后村的经验充分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坚定的信念、正确的行动。必须正视问题,敢于面对和接受监督;认识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本质;更要有一以贯之推动问题解决的毅力和行动。同时,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握市场环境、抓住有利条件、利用好社会资本也是塔后村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虽然并非每个乡村都有条件进行旅游项目开发,但如何正确利用好资源禀赋、组织及社会的帮助推动乡村振兴,则是每个村都要面对的问题。塔后村的探索与努力,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为乡村振兴的广阔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5塔后村村委干部们与益行队合影留念

文/胡文进
图/益行队宣传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遍赏婺山风光,心意源远流长

2024年7月5日至14日,上海海事大学雨路实践队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荷田村童伴之家开展了暑期实践活动。以“航运”和“乡村振兴”为主题

以环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2024年暑假期间,河南工业大学梦之队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号召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河南省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