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赋能乡村振兴,寻兴农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本网讯(通讯员 刘娱绮 照片 司艳丽)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文化赋能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近日,河南农业大学“轩辕青穗”文化兴农实践团于6月29日先后前往西泰山景区和新郑市好想你红枣博物馆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体验学习等方式,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农业产业融合的实践经验,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积累第一手资料。
 
(图一为团队合照)
郑州西泰山景区坐落于新郑市龙湖镇,地处郑州市区西南,文旅融合促振兴的典型代表。该景区历史文化深厚,黄帝会盟祠承载着黄帝文化传说,千稼集则还原了特定年代风土民情。实践团成员实地探访了千稼集。了解了景区在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方面的举措。我们还调研了景区餐饮、住宿及娱乐配套设施,探究“文化+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路径,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积累实践经验。
 (图二为队员于乡村振兴宣传图前拍照留念)
 据西泰山景区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文化+旅游+农业”模式,将黄帝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农业生产与旅游体验中,开发了农耕研学、非遗手作、田园民宿等项目,既让市民游客亲近自然、感受文化,又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大多是郑州及周边市民,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约3万元。”负责人的介绍让实践团成员对“文化赋能农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离开西泰山,实践团前往新郑市好想你红枣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以红枣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系统展示了红枣的历史、种植、加工及文化内涵,是好想你集团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型见证。
 (图三为讲解员讲解好想你发展历程)
博物馆内,从新石器时代的枣核化石,到汉代的储枣陶罐,再到现代的红枣深加工产品,跨越数千年的“红枣文物”串联起一部完整的好想你红枣文化史。“红枣在我国有8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诗经》《黄帝内经》中都有关于红枣的记载,它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承载着健康理念和人文情怀的文化符号。”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道。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着红枣与农耕文明、传统医学的关联,不时就红枣种植技术演变、地域文化差异等问题与讲解员交流。
通过此次好想你红枣博物馆的参观,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文化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一颗普通红枣,赋予文化内涵后,能从几元钱一斤变成几十元、上百元的精品,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重新认识了农业的价值。现代农业正在向科技化、品牌化、文旅化方向发展,这为我们农科学子提供了广阔舞台。
“轩辕青穗”文化兴农实践团后续将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并结合专业所长,为西泰山和好想你集团提出针对性建议,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此次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文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刘娱绮 18614926632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