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总结

探寻中原大地,践行青春担当 ——长安大学“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郑州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长安大学“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长安大学赴河南郑州“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1日至27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杨伟老师、李晔老师和王启慧老师带队下,实践队以“三行”为纲,循着“关爱民生、传承文化、缅怀先烈”的路径,在郑州书写青春奋斗答卷。
         7月21日,实践队首站奔赴颐和养老院,开启“关爱民生行”。队员们与老人亲切交流,深入了解养老服务现状。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重要民生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养老院设施与服务持续完善,但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心理健康关怀不足等问题仍突出。队员们为老人组织趣味活动时发现,许多老人因缺乏子女陪伴存在心理孤寂。这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民生保障既要筑牢物质基础,更要填补精神空白,加强心理疏导与精神文化供给同样关键。
        次日,实践队走进河南博物院,并以这里为起点,开启“文化传承行”。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见证,馆内青铜器、陶瓷等珍贵文物,诉说着历史沧桑,承载着民族智慧。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全球化时代,守护文化瑰宝是青年的责任。
         7月23日,实践队前往二七纪念堂和二七纪念塔。从这里出发,实践队拉开了“缅怀先烈行”的序幕。这里是为纪念1923年的那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领悟“二七事件”所蕴含的红色内涵与革命精神。如今,二七广场已成为郑州市的商业中心和城市名片,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队员们在此开展调查,发现多数市民对二七历史有认知,但文化传承方式及历史与城市发展融合仍有提升空间。这启示青年,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需创新形式,让历史融入生活。
        7月24日,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中原英烈纪念馆和郑州烈士陵园。馆内陈列的大量史料和英烈事迹,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在郑州烈士陵园,队员们瞻仰烈士纪念碑,举行庄重的敬献鲜花仪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全社会崇尚英烈、捍卫英烈的氛围日益浓厚。队员们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5日,实践队完成共青团金水区委员会的实践认证后,走进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这座由废弃油化厂改造的园区,保留工业遗迹风貌,融入现代创意,成为文化产业新地标。与创业者交流得知,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激励下,众多青年投身文创领域,为城市注入活力。其转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提供了借鉴,也让队员看到青年推动发展的潜力。
       7月26日,郑州美术馆内,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展览为队员带来视觉盛宴。队员们感受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既能丰富精神世界,又能缓解压力。随着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用凸显。实践队建议,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开展更多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求。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解说作品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7月27日,实践队抵达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作为母亲河,孕育了灿烂文明。队员们在岸边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坚韧精神,参与黄河生态保护宣传,向游客普及保护知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队员们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守护母亲河。 
         此次实践,队员们通过“三行”深入了解国情民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提升了实践与协作能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勤学善思,关注社会,用青春力量助力中国梦实现。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