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历练到岗位绽放
走进阿拉尔新疆欣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正专心核对表格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热斯古丽·玉素甫。


2021年毕业于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她,脸上早已褪去了校园的那份青涩。谈及两年前投身基层,在乡村振兴服务岗工作的选择,她眼神坚定地说:“想看看基层到底需要什么,就实实在在做些事。”
工作伊始,她负责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收集返乡大学生就业资料,联系企业举办招聘会,电话联系了解就业状态……这就是她的工作常态。
后来,她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充分发挥双语优势,积极服务单位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谈及胡杨精神,她说道,如今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还是要发扬胡杨精神,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服务人民,让胡杨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跨专业挑战中的成长突破
在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的办公室里,邵珍珍正熟练地整理着宣传材料。这位应用生物科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已进入西部计划第二年。


回忆起初到岗位时的忐忑,她仍记忆犹新。当得知自己分配到公安局时,她心里满是疑惑——毕业于生物专业的自己,到底能在这里干嘛?
事实上,现实情况比她想象得更具挑战。她所从事的共青团、宣传方面的工作,之前从未接触过,加之性格内向,沟通略有不畅,工作并不顺利。
“慢慢学呗,每项工作都要点滴积累,不懂就问同事,总会好起来的。”她坦然地说。在大家的鼓励下,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尝试,主动去做,工作状态逐渐有所提升。如今,她的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她说,“‘胡杨精神’就是不择环境、不惧艰苦,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攻坚克难中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服务期满后,她打算继续留在服务地区工作。至于原因,她简单地说:“我家在新疆,这里需要我。”
在基层教育中播种希望
在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里,“三支一扶”志愿者黄甜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工作初心。
去年毕业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她,工作刚满一年。但他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已然得心应手。
作为基层教育岗位的志愿者,她主要负责学校教科研科室的新闻宣传工作,同时参与组织各类教育教学培训,虽忙碌,但充实。


“教科研科室工作与高校科研工作相似,各位老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我们负责协助科室工作,还要及时宣传科室动态。”她笑着说,“这些经历与课堂所学是完全不同的经验,让她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
从校园到基层,身份的转变让她对胡杨精神有了更深地理解。在她看来,这些基层工作就像给胡杨浇水,看似微小,实则为这片土地的教育之林积蓄力量。这份坚守与付出,就是胡杨精神最朴素的注脚。
专业所学赋能乡村建设
通过视频连线,我们见到了在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的左敏。画面中的她正忙碌着,而身旁是堆满文件的办公桌。
她是土木工程专业2023届毕业生,毕业后主动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岗位,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建设。
“‘西部计划’给了我宝贵的缓冲期和实践平台,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基层社会,深入了解新疆多元文化。”左敏坦言。
她的日常工作涉及文件收发、项目申报等。每当项目申报遇到难题时,她就及时查看政策文件,认真标注相关信息。实在不行,就电话请教单位前辈。正是因为这份严谨和耐心,她所负责的项目资料屡获好评。


谈及工作感悟,她目光坚定地说:“这段基层一线的工作历练让我明白,专业可以服务基层,青春可以在奉献中闪光。未来,胡杨精神赋予我的坚韧和责任感,都会伴随我一生。”
从阿拉尔到铁门关,从线下走访到线上连线,每一份坚守都闪耀着青春奋斗的光芒,每一次奉献都诠释着胡杨精神的真谛。他们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在服务群众中历练成长,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正如团队成员王辉所说:“他们是新时代胡杨精神的生动写照。在边疆的沃土上,青春因奉献而闪光,理想因坚守而崇高。”(文/闫瑞敏李敬凯王辉摄/武佳宜王欣马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