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卷传声,多方助长
社会实践团队以“青年有志党为鉴,童梦启航护新苗”为宗旨,深入安康社区开展专项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宣传教育等形式,系统掌握少年儿童红色实践教育及安全保护的实施现状与突出问题。
打磨:问卷设计凝匠心
在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队充分发挥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专业学科交叉优势,依托学院儿童保护中心资源和社团力量,精心设计针对儿童及成人差异化的问卷,为精准把握青少年认知特征,有效获取成人视角深度反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社会实践团队先后组织多次专题培训,重点提升队员的问卷访谈技巧,严格要求实践队员秉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采用灵活适当的沟通技巧,运用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确保调研质量。
践行:沟通桥梁筑同心
调研阶段,为有效适应低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志愿者们采用“一对一”陪伴式调研,以生活化语言和具象化的案例,帮助儿童准确理解问卷内容。同时邀请家长完成成人版问卷,重点调研“红色教育家校联动”和“儿童保护责任意识”等内容。


(实践团队成员协助小朋友和家长填写问卷)
展望:温暖关怀启新程
实践团队坚持“调研求实、成果致用”原则,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丰富鲜活的一手数据和真实反馈,为后续调研报告撰写及对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调研既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红色主题教育、普法宣传进校园、儿童保护特色实践活动奠定了科学的数据基础,更汇聚全社会力量共促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未”爱坚守,法护成长
法润童心筑防线,护佑成长守未来。为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培植法律素养,汇聚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治力量,实践团队围绕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司法和网络“六大保护”内容,精心设计普法宣传手册。活动中,志愿者巧妙运用手册中的趣味漫画和生活案例,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并将看似复杂的法条转化为易懂实用的“自护宝典”。孩子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并就自己关心的校园生活、网络使用、隐私保护等话题与志愿者们热烈讨论。孩子们徜徉在法律知识的海洋中,理解了法律要义、明确了行为边界,掌握了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小朋友一同观看手册)
(三)全心护苗,一路“童”行
织密护苗安全网,自护点亮童心灯。为全面提升儿童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儿童健康成长防护屏障,团队创新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采用“案例解析+情境模拟”互动模式,借助图文宣传手册展开深入交流。聚焦“认识身体隐私部位、识别侵害行为信号、掌握应急处置方法”三大核心要点,用儿童化语言传授防护知识,通过实景演练指导孩子掌握“拒绝—逃离—救助”防护技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小朋友们一起观看手册)

(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小朋友们合影)
守护成长之路,托举未来希望。此次活动生动诠释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良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担当。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以“守护者”的姿态,在儿童关爱事业中践行青春誓言,用责任与爱心编织成温暖的成长守护网,以实际行动为民族未来栋梁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通讯员:杨昕、次尔祝玛、西绕初
图片:胡壹鸣、王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