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滁州市博物馆刚开馆,已有不少游客在门口排队。身穿统一文化衫的“博物志之先锋队”成员迅速进入状态,许夏雨荷和夏雨薇站在展厅入口处,为参观者分发博物馆打卡卡片,图上标注了馆内打卡地点以及镇馆之宝。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接过卡片,笑着说:“这种形式的打卡更加有意义,比起手机拍摄留恋更加记忆犹新。”

图1为队员许夏雨荷向游客打卡盖章
在“滁州古代文明”展厅,徐干和王佳慧正为一批中学生进行义务讲解。他们结合文物背后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滁州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程。当讲到宋代欧阳修与滁州的渊源时,学生们纷纷驻足提问,徐干则借助展柜中的《醉翁亭记》拓片,进一步展开互动问答。

图2为徐干、王佳慧为中学生讲解欧阳修历史故事
除了常规讲解,团队还设计了文化体验环节。在博物馆活动区,吴超带领游客参与“仿古拓印”活动,演示如何将碑刻文字拓印到宣纸上。一位老人尝试后感慨:“年轻时见过这门手艺,现在很少人做了,你们让老东西‘活’过来了。”活动期间,团队共接待游客300余人次,发放文化宣传册200余份。

图3团队合影
为巩固活动成果,定期配送流动展览、社教课程和数字资源;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建“农耕文化实践站”,打造“农忙时节送技术、农闲时节送文化”的常态化服务模式。博物馆馆长陈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三下乡’为起点,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和‘精神加油站’。”文化润乡土,振兴正当时。滁州市博物馆“三下乡”系列活动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皖东大地,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为打造“醉美滁州”贡献了博物馆力量。
滁州市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表示,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为场馆注入了活力,他们的创新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本土文化。
撰稿:吴超
摄影:夏雨薇、王佳慧、方晨星
团队负责人: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