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石河子大学:深入边疆看治沙,芦竹固疆展“新”貌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大学生校园网
石河子大学:深入边疆看治沙,芦竹固疆展“新”貌
为了解盐水地治理及芦竹的应用技术调研,石河子大学“恪守绿疆,机护沙荒”乡村振兴促进团探访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社会实践内容包括调研防风固沙植物及芦竹种植区,参观当地的治沙成效,以及与当地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作为南疆风沙防治的前线阵地,图木舒克市依托本地资源创新生态沙障生产模式,为边疆小城破解“沙进人退”困局提供了鲜活样本,深度诠释了如何进行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
 
芦竹治碱:边疆小镇的“生态换血”工程
据悉,图木舒克市盐碱地占耕地超30%,微咸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为了解盐水地治理,实践团队走访了第三师微咸水再利用芦竹种植项目。
芦竹是禾本目多年生草本,杆最高可达6米,且繁殖能力强。数据显示,芦竹日均生长2.7厘米,4月种植的幼苗年底即可达2-3米,根系纵深达5米,横向扩展8可达平方米。且在pH值8.5的重度盐碱土中存活率仍达91%,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可使沙地有机质含量提升60%,为梭梭、沙蒿等植物创造共生环境,具有降低土壤含盐量,深度改沙改土的作用。
  
从“盐碱白”到“生态绿”,图木舒克市的实践证明,土壤退化并非不可逆转的宿命,实现了将生态成本转化为绿色红利。当芦竹的根系在盐碱滩下编织成网,当生物质能源的火焰在沙漠中燃起,这片土地正在书写“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时代答卷,为西北荒漠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生态突围样本,让“绿水青山”真正变现为“富民金山”。
沙漠前沿的“生物屏障”防线
同时,在不远处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民丰县周边公路正上演着“防风锁沙”的生态斗争。据了解,当地通过高立式芦苇沙障拦截流沙,与底层梭梭树固沙模式,构建起“地下锁沙网、地上防风墙”的生态屏障。
据悉,高立式芦苇沙障(通常高度1-2米)能直接阻挡近地面流沙,通过密集的网格结构降低风速,能有效削弱风力,减少沙面蒸发,使沙障内湿度提高、温度降低。同时梭梭树根系发达(可深达数米),能从深层吸收水分,其丛生的枝干可进一步固定地表沙粒,防止沙障间隙的沙粒移动,并且成株后可通过落叶和枯枝增加沙面有机质,从而能够改善局部生态环境,而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锁沙洲”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当地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沙障,城市绿化覆盖率面积达43.58%,人均公共绿地51.38平方米。作为“沙漠中的绿洲城市”,图木舒克市是中国边疆屯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用70年的时间将屯垦的历史使命转化为现代化实践,书写“稳疆新疆,富民戍边”的时代篇章。
作为扎根兵团的高校实践,石河子大学团队以脚步丈量边疆,既是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生动传承——从老一辈军垦人屯垦戍边,到新时代青年以科技与知识赋能发展,精神血脉一脉相承。青春的价值,在于将汗水挥洒在边疆大地上。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传承兵团精神,深耕科技赋能,让更多“绿色智慧”扎根边疆。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