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童心聚力绘禁毒,筑牢青春防护墙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守护童年“青葵”计划实践团禁毒手抄报创作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作者:孙雨欣
  以笔为戈,以画为盾,一场生动而深刻的禁毒宣传教育实践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盖宝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并最终圆满落幕。此次“禁毒手抄报创作活动”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村里激起了层层禁毒宣传的涟漪,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踊跃参与。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和无限的创意,深刻揭露毒品危害,发出响亮的拒毒宣言,交出了一份份饱含认知与决心的“禁毒答卷”。
 
  活动筹备:精心策划,多方联动
 
  活动筹备阶段,中警院与盖宝村村委会、学校紧密合作,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生动形象的禁毒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力求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禁毒知识。同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还准备了丰富的奖品,如文具套装、禁毒主题纪念品等。
 
  在人员安排上,中警院学子与村里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这样的安排不仅能让中警院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给予孩子们更细致的指导,还能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人际基础。
 
  活动进行:携手创作,共揭毒害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中警院禁毒专业的同学首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禁毒知识课。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以及防范方法。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与讲解者积极互动。
 
  在接受了系统的禁毒知识宣传后,孩子们与中警院学子一同投入到手抄报的创作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对毒品的深刻认识。在描绘传统毒品时,孩子们用灰暗的色调和狰狞的图案,展现出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的罪恶面目,让人一看便心生警惕。而对于那些伪装成“糖果”“奶茶”“跳跳糖”等日常物品的新型毒品,孩子们则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揭露其欺骗性与巨大危害。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震撼呈现了毒品对个人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醒目的禁绝符号、触目惊心的危害对比图,构成了一幅幅极具冲击力的禁毒警示画卷。
 
  尤为可贵的是,字里行间与图画色彩中,洋溢着青少年一代坚定的拒毒信念。“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无毒青春,健康未来”“坚决对毒品说‘不’!”等铿锵有力的标语,不仅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庄严承诺。这些标语如同战斗的号角,激励着每一个参与者坚定地与毒品划清界限。
 
 
  活动影响:氛围营造,宣传延伸
 
  活动的成功举办,在村内有效营造了关注禁毒、学习禁毒、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孩子们的作品在班级、家庭间广泛传阅讨论,成为了向同伴、家长传递禁毒知识的小小载体。在班级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仔细欣赏每一份手抄报,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禁毒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传播。
 
  在家庭中,孩子们兴奋地向家长介绍自己作品中的禁毒知识,家长们也认真倾听,与孩子一起讨论毒品的危害和防范方法。这种亲子间的互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禁毒知识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初步实现了禁毒宣传从个体向群体的有效延伸。
以手抄报为媒,以禁毒为志。这次活动,是我校学子用知识反哺社会、用爱心温暖童心的一次生动写照。孩子们笔下鲜艳的色彩和坚定的宣言,是禁毒信念的萌芽,更是乡村希望的绽放。我校将继续秉持服务社会的宗旨,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各方力量,共同为乡村儿童筑牢禁毒防线,守护他们的无毒童年,为建设“平安乡村、无毒社会”贡献持续的高校力量!青春志愿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撰文:孙雨欣
配图:陆文凭 刘向印
通讯员:张志广 杨尧麟
审核:刘继荣 檀玉莹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