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经济学院“‘蟹’逅智水”团队深入调研军山湖螃蟹养殖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蟹“逅智水项目团队
一篓青蟹映湖光,十里军山蕴膏香。8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蟹’逅智水”调研团队赴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地走访了养殖塘口、涉农企业、政府部门及农旅景区,调研当地螃蟹养殖产业。
养殖现状:经验喂养仍是主流,销售短板日益突出
 军山湖的螃蟹养殖史,几乎与湖边渔民的生计史重叠。三阳集乡乡团委负责人张女士指着湖畔的老柳树说:“我爷爷那辈就靠湖吃湖,那时候是湖里散养,蟹子长得慢,但味道特别鲜。”团队走访得知,全乡 86 户螃蟹养殖户中,35 岁以下的 “新农人” 仅占 28%,而50岁以上的“老把式”则构成了主力军。这些与军山湖相伴半生的老养殖户们,至今仍沿用着祖辈传下来的“三看”秘诀——看水色、摸水温、观天气。传统方法虽然孕育出了品质上乘的生态蟹,却也面临着产量“靠天收”的困境,而这种对经验的过度依赖,在养殖效率上的差距正愈发明显。 

图为队员采访三阳集乡团委负责人张女士。胡梦佳 供图
“我们就像在和时间赛跑。”张女士的感慨里藏着焦虑。她展示的一组数据格外刺眼:科学化管理的养殖场饲料系数能控制在1.5:1以内,而多数农户仍徘徊在1.8:1以上。这组数字的差距,不仅是养殖效率的鸿沟,更折射出产业升级的迫在眉睫。
更让队员们揪心的是销售环节的困境。在走访中,队员们发现乡镇墙上还贴着许多褪色的电商培训海报,但问及实际效果时,得到的多是无奈的摇头。“我们这些老同志手机都用不利索,更别说开网店了。”一位老养殖户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养殖户仍延续着“坐等贩子上门”的销售方式,即便有年轻人尝试通过微信群卖货,也常因不懂产品包装、定价策略而事倍功半。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体现了当地缺少健全的电商孵化机制。当城市里的直播带货如火如荼时,这些守护着绿水青山的养殖户们,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等待着更适合他们的“数字桥梁”。        

图为队员采访三阳村村委会负责人。胡梦佳 供图
转型案例:融合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新路径
在三阳集乡,团队调研了一家采用“餐饮休闲+螃蟹养殖”模式的渔家乐。经营者李女士介绍,通过统一采购饲料、组织游客现场钓蟹和品蟹,既让客人玩得尽兴,又缩短了销售链条。“客人吃得开心,我们卖得快,比单纯依赖批发商更划算。”这种模式打通了养殖与消费的直接通道,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了借鉴思路。

图为军山湖螃蟹养殖基地。胡梦佳 供图
进贤县水云间生态农业旅游景区的探索更上层楼。景区设有稻蟹共育展示区、螃蟹垂钓池和互动体验区,结合养殖、旅游与餐饮,形成“上午抓蟹、下午加工”的沉浸式体验。景区运营负责人程先生介绍,他们已与三家本地养殖合作社建立稳定供货渠道,并正在试水短视频直播带货,计划打造“农业+电商+文旅”的融合销售模式,实现多渠道引流。
产业格局:规模稳步增长,发展韧性需提升
走进进贤县渔业水产公司,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跃入眼帘:2024年,全县螃蟹养殖规模已突破32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高达18亿元。这些数字里,藏着军山湖螃蟹产业的蓬勃生机,更凝着无数养殖户的汗水。
然而,光鲜的产业数据下暗藏隐忧。“我们的养殖户大多是‘单打独斗’,设备老旧、技术传统,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提心吊胆。”公司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中小养殖户的困境。在价格波动频繁的螃蟹市场,缺乏科学管理和多元销售渠道的农户,往往只能在批发商的压价和市场的起伏中被动应对。“每到淡季,看着满塘的螃蟹卖不上价,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位养殖户的感叹让队员们意识到,产业规模的增长并不等同于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如何让这些守着“金疙瘩”的农户真正端稳“致富碗”,成为摆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调研方向:科技赋能传统,探索转型新方案
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共走访20余户养殖户,收集了原始养殖记录和水质参数等一手资料。接下来,团队将继续研究如何提升螃蟹产量的稳定性,并寻求为中小养殖户设计低成本、可操作性强的转型方案。在“看天吃饭”与“看数养殖”之间,所谓的“转型”并非简单以技术替代经验,而应尊重养殖户长期积累的实践智慧,让科技与经验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对于进贤县而言,这既是产业升级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机遇。团队将以青年视角挖掘传统产业的升级潜力,强调科技赋能需立足农户实际需求,继续深化调研,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只有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主动拥抱变化,螃蟹养殖产业才能真正驶向“新水路”。(通讯员:詹致远)
 

三下乡推荐

破解阳澄湖生态的养蟹密码

7月21日,南京财经大学“蟹逅智水”实践团队赴苏州阳澄湖消泾村,围绕生态养殖与乡村振兴展开深度调研。团队发现,当地智慧养殖(如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