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一个人守护历史记忆
在宋占文先生家中,团队成员被满屋子的历史资料所震撼。墙壁上挂满了渭华起义的历史照片,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革命历史文献,桌上摆放着正在整理的烈士事迹材料。"这些是我30多年来收集的关于渭华起义的资料。"宋占文深情地介绍道。最让队员们感动的是,宋占文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渭华起义参与者的信息。"我已经走访了87位起义参与者后代,记录下他们的口述历史。同时我还创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渭南市里可以联系到的渭华起义烈士后人联合起来一起,整理先辈物品,这些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些历史完整地保存下来,让后人永远铭记。
倾尽家财:自费创办起义纪念馆
“我用全部积蓄创办了一个小型渭华起义纪念馆。"宋占文向团队展示纪念馆的照片和规划图。尽管规模不大,但展品丰富,包括起义时的武器实物、历史文献、烈士遗物等。"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同时团队成员了解到,为了维持纪念馆运营,宋占文省吃俭用,把退休金的大部分都投入其中。他总是说:"我总觉得值得。比起先烈们的牺牲,我这点付出算不了什么。"
艰难守护: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宋占文回忆起收集文物的艰辛历程:"为了收集一件起义队员的文物,我往返跑了十几趟;为了核实一个历史细节,我查阅了无数资料。"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变卖了家里的贵重物品来维持纪念馆运营。他总说:“我是华州区高塘镇胡磊村传承人代表,传承历史文化是我的职责”但让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段历史。"现在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观,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看到他们认真听讲的样子,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图为陈述善烈士的烈士证(胡嘉轩供图)
薪火相传:新老两代人的对话
在交流中,宋占文对团队成员寄予厚望:"你们年轻一代要接过这个接力棒,用新的方式传承历史。"他特别提到,希望借助新媒体技术,让渭华起义故事传播得更远。团队成员深受感动,队长吴景昊表示:"宋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使命感。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把这些珍贵历史数字化,让更多人了解。"

图为“青焰渭华寻迹队”实践团队成员与宋占文老人合影(胡嘉轩供图)
【记者手记】
在宋占文先生堆满资料的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历史的深情守护。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持;没有巨额资金,只有倾尽家财的无私奉献。这种源自民间的历史守护,正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传承。当年轻学子许下传承的承诺,我们相信,这份历史的记忆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