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伊始,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望牛墩七夕贡案传统民俗活动,让孩子们对七夕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接着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创作,在白布上认真描画鹊桥、玉兔等七夕主题图案,为古老故事赋予新的青春活力。还有孩子灵机一动,写上经典的七夕诗词,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孩子们在实践中,对七夕文化中蕴含的美好生活寓意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了解。


一压一挑,十字纹里见巧思
让非遗竹编文化走进乡村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压、挑、捆、曲等竹编基本技法。竹条在孩子们手中逐渐变化,从交错的十字变成大网,最后扎成富有岭南特色的龙舟模样。


本次美育课堂通过“非遗活化+民俗融合+教育赋能”的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让民俗传承“新”起来,让美育教育“实”起来。队伍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美育资源,以更生动、更创新、更深入的方式打开孩子们了解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的窗口,成功探索出一条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美育内容的新路径。在实践中,增强乡村儿童的文化认同,增长孩子们的知识见闻,真正为当地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持续的青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