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渭华寻踪,英烈留名(十四)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青焰渭华寻迹队

2025年7月20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青焰渭华寻迹队"志愿服务团队在指导老师张肖、张小俊的带领下,赴渭南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一行十人先后参观了渭南市博物馆渭华起义专题展区和宣化观事件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历史学习教育活动。

博物馆研学:系统了解起义历程

上午9时,团队准时抵达渭南市博物馆。在渭华起义专题展区,队员们首先被一幅巨大的《渭华起义形势图》所吸引。指导老师张肖现场讲解:"这幅地图清晰标注了起义军的行动路线和重要战斗地点,帮助我们直观理解起义的全过程。"
展区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队员们仔细观看了起义军使用过的土枪、大刀、长矛等武器,以及当时散发的革命传单和标语。"这些实物比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有冲击力,"队员王昱凯在参观笔记中写道,"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图为“青焰渭华寻迹队”实践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合影(胡嘉轩供图)

场景复原:沉浸式体验历史

博物馆精心设计的场景复原区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再现了工农革命军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景,另一组雕塑则展现了起义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动人画面。
指导老师张小俊讲解道,"革命先辈们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策划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队员们通过多媒体互动设备,观看了起义历史影像资料,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区内还设有电子留言墙。队员们纷纷写下参观感悟:"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等留言,表达了对先烈的崇敬和继承革命传统的决心。

旧址寻访:重温革命足迹

下午2时,团队来到宣化观事件旧址。这里苍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旧址讲解员动情地讲述:"1928年5月1日,就是在这里打响了渭华起义的第一枪。这座古老的观宇,见证了陕西革命史上的重要一刻。"
队员们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实地查看了起义军使用过的防御工事遗迹。在当年起义军集结的古树下,指导老师张肖现场开展微团课教学:"我们要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旧址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起义军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当时留下的历史照片,都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站在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仿佛能听到当年的呐喊声,"队员胡嘉轩在参观笔记中写道,"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图为“青焰渭华寻迹队”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渭华起义介绍合影(胡嘉轩供图)

实践延伸:传承红色基因

据悉,团队将把本次参观收获转化为实践成果。队员们计划制作"渭华起义红色记忆"主题微视频系列,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革命历史。同时,团队将与渭南市博物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志愿讲解服务。
"我们要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队长吴景昊表示,"不仅要自己学深悟透,还要带动更多同学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团队还计划在开学后举办专题汇报会,与同学们分享研学成果。
夜幕降临,满载而归的队员们踏上归途。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今天的所学所感转化为前进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青春篇章。
图为“青焰渭华寻迹队”实践团队成员于渭南市博物馆门前合影(胡嘉轩供图)

【记者手记】

在宣化观旧址的夕阳余晖中,年轻学子们凝望着历史遗迹,眼神中充满敬仰与坚定。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记忆薪火相传。从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到革命旧址的一草一木,队员们不仅了解了历史知识,更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这种沉浸式的革命传统教育,为青年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