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实验之前,老师叫我们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下,然后再做实验,看看自己分析的和实际做出的结果有什么差别。
按照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性质,02处于反向截止状态,相当于开路,01虽然处于导通状态,但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01两端电压为0,02两端电压为15V。
按电路图装好电路,用万用表1v0的量程,测出a、b两端电压,得结果为O,再测T、c两端电压得1.3V左右。一看结果,不对啊,按照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还有。0.2V的电压哪去了啊?不会是二极管的问题吧,换过之后还是同样的值。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值,我把万用表的量程改为了25V。然后再测一次,uab仍旧是0,而ubc为。0.V7。不会是万用表的问题吧?换过之后再试,还是同样结果。再用IV的测一下,uab还是为0,但ubc就变成了。0.V6左右,如表:
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对电路再三的分析,之所以Ubc电压不是1.5V,无非是D1分了压,或者是内阻分压。电源是用的恒流源,内阻很小,内阻不可能分这么大的压降。为什么量程不同,测出的值会有差别?分析万用表的原理,它测电压时,它的内阻会随着量程的减小而减小。就是说,在这个电路中,万用表的内阻不能不考虑了。当万用表接于ab两点时,因为D2是反向截止的,所以电流很小,Uab就为O。当接到bC两点时,万用表就要分流了,这时,D1中就会通过一定的电流.D1分压,所以D2的值就小于1.5V。而随着量程的减小,万用表的内阻会减小,根据I=U/R用得通过电路的电流就会随着量程的减小而增大。D1分压也就会增大,故UbC就会随着量程的减小而减小。
通过这个有趣的电子实验,我想只要认真学习,用心研究,会从中发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