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和考察,她发现宿安乡有很多项目可以做大做强,比如七彩山鸡养殖、有机西葫芦种植、乌苏里貉养殖等等,最终她瞄准生鲜水果项目,就是现在她发展的“冷棚葡萄套种项目”。这个项目投入成本小,不破坏地表层,最重要的风险也小,可谓“稳”。紧靠村庄,临近水源,土质合适,各方面条件均符合,可谓“细”;见效快,只要跟紧管理,一年回本,可谓“惠”。于是她联系“盟友”,团结起想要干事,敢于干事的农村青年一起查找地块,协商承包,邀请技术工人,预定肥料、支架、钢丝等等材料。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午休息时累得躺在帆布包上2分钟就打起鼾。为满足大家对地块大小的要求,她还钻进还未收割的玉米地里,丈量地块,计算亩数,调整分配,真是费了一番功夫。如今,大棚里已是瓜果飘香,绿意盎然。尽管创业充满艰辛,但她带领村民致富的脚步却更加坚实。
创办“乡土村官”电商公益扶贫团队,开展全方位服务。2015年5月份,面对市场行情的不尽人意,董思寒没有气馁,她敏锐的看到大家都利用微店淘宝等网络工具卖产品后受到启发,连夜跟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地做市场分析,商量能不能用电商卖甜瓜;经过讨论后,团队一致通过,他们立即分成关联性小组,分头行动,联系商家,签订合同,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在微信上红红火火的卖起了甜瓜。一个月的时间甜瓜不仅全部售罄,而且创造了单日销售甜瓜3000斤的记录。
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后,董思寒就想着让更多的农民朋受益,在她的积极建议下,宿安乡党委政府设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搭建了学习平台,聘请电商专家,传授专业知识,小董每天忙活着记录问题,邀请专家,现在基地里每天都汇集着学习的农村青年,目前已经举办了10期培训。为更好的带动宿安电商的发展,同时也为帮助农民把种的、养的、做的特产卖出去,她还积极联系青年才俊,组办了“乡土村官电商公益服务团队”。开通了淘宝、买卖惠、选村品、随你购等多个平台的网店,不光卖甜瓜,还卖笨鸡蛋、鹅蛋、葡萄、手工编织藤椅……各种农产品、手工艺品。年轻人都支持她加入她的团队,团队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及青年志愿者等等,到现在电商服务团队已经发展到108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电商扶贫小分队。
走出“互联网+农土产品+扶贫”的好路子。“乡土村官”还将农村电商与扶贫工作接合起来,重点挖掘和推广扶贫项目产品和贫困户产品。目前已经与14户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供应合同,帮助他们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并且找到贫困户中有一定电脑知识的年轻人,将开店、销售等电商知识教给他们,邀请他们参观电商培训基地产品展厅选取产品,进行网上售卖,让贫困户守着一台电脑就能赚钱;他们还与村庄精准扶贫小组进行了沟通,对西辛村、邢仙龙村等发展葡萄、紫薯套种的扶贫小组及贫困户将进行长期合作,帮助扶贫小组将产品利用网络销售平台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终帮助贫困户脱贫。
董思寒跟团队,一起去甜瓜棚摘甜瓜,教给团队成员如何辨识瓜品,用相机记录甜小宝的成长,最美好的文字写下她与甜小宝的故事,选择最精美最合适的包装“打扮”小甜瓜。她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呵护着这些产品,让她插上电商的翅膀,飞向全国各地。她领办创办的乡土村官团队以电商为切入点,以公益为立足点。目的是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带动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宿安乡乃至全县电子商务的发展。?
经常有人问董思寒,“你们大学生村官肯定呆不住吧?”面对这样“肯定”的疑问,她总是笑着说:“俺土生土长的临邑人,就在这儿扎根子了。”其实她也喜欢大都市的繁华和多彩,但是村民洋溢在嘴角的幸福和满足,让她在农村深深扎下根来,她常借用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