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报告

王家坝畔怀英烈,纪念馆内颂精神

发布时间:2024-07-12    阅读:
  7月10日,阴雨连绵。乘着习习微风,伴着夏日细雨,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赴王家坝镇“菁英e彩”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在李志钰队长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王家坝镇抗洪纪念馆,亲身感悟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下午1点整,团队队员到达“千里淮河第一坝”——王家坝闸,烟雨朦胧之中,王家坝闸更显巍峨。步行约10分钟后,团队成功抵达王家坝镇抗洪纪念馆。王家坝镇抗洪纪念馆在2021年6月29日正式揭碑,其坐落于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主体建筑面积4740平方米,是阜阳市首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走入纪念馆,一座主题群雕倏然闯入眼底,朝下望去,蜿蜒曲折的“淮河地图”缓缓流淌。王家坝镇抗洪纪念馆分为千里淮河·沧桑蒙洼、顾全大局·舍家为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同舟共济·风雨战歌、科学治水·丰碑长存、牢记嘱托·再展担当、魅力阜南·滨淮花园等7个展厅,并记录了7位英雄的光辉事迹,他们分别是:治淮模范李秀英、王家坝闸建立者唐立全、人民好公仆沈恩久、优秀基层干部郭西魁、压不跨的钢铁战士郜登福、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周丽平、奉献一生的水利人李西林。
  团队成员自行参观期间,一支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走来,似强劲的风、璀璨的星,热烈而耀眼。下午3点整,讲解员如约而至,团队成员与军队队员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缓缓走进那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故事之中,亲身去体悟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遍地是水无人烟,饥寒交迫度日难。衣不蔽体实可怜,妻离子散离家园。”古往今来,淮河连年的水旱给蒙洼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951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蒙洼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艰苦卓绝的同洪水作斗争。正是蒙洼人民的不懈奋斗、正是党政军民的鱼水之情,淮河防汛抗灾才有了如今的巨大进展。据统计,蒙洼蓄洪区历年蓄洪损失自1954年起呈下降趋势,2020年第16此开闸,拦蓄水量为3.75亿立方米,蒙洼蓄洪区受灾人口18.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81户2017人,农作物受灾2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
  在本次参观过程中,团队队员皆目光如炬,每一件精致的展品,每一段铿锵的文字皆昭示着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抗洪精神。经此参观后,团队队员深刻了解到抗洪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感悟到党政军民的鱼水之情。抗洪任重道远,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王家坝抗洪精神的指引下,蒙洼人民定能迈向更为璀璨的胜境。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