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能供暖的暖流涌入千家万户,当风电叶片在碧海之滨划出绿色弧线,当火箭从东方航天港直冲云霄。为了更好地感受科技创新在绿色能源与航天梦想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带动青年更好的将科创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7月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星筑梦宣讲团走进海阳的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海阳电投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和星河动力(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沙盘模型与操作设备间感受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注入的无限可能。
核电热浪涌动
在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的沙盘上,山川河流与厂房设施模型勾勒出海阳核电项目的全貌。核反应堆、汽轮机等核心设备模型的陈列无一不讲述着核能从裂变到发电的过程。让实践队队员感触的是"暖核一号"的故事——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用核电机组二回路蒸汽经多级换热,让1300万平方米的家园在寒冬里暖意融融。

实践队参观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齐家辉摄
从2019年启动建设到2023年惠及40万居民,"暖核一号"的科技里藏着智慧与温度。零碳排的技术与能源梯级的利用使供暖清洁高效、绿色节能;稳定的热源和惠民的价格让百姓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触摸到沙盘上标注的供热管网走向,突然理解了科技为民不是口号,而是核裂变转化的民生暖意。”实践队队员刘宇浩指着模型感慨。

实践队合影 齐家辉摄
风电矩阵起舞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控制中心内,24小时运行的监测屏正在记录一场能量博弈:当风速从8m/s骤升至12m/s,锂电池储能系统0.3秒内启动储电模式;用电高峰时段,飞轮储能装置以0.01秒响应速度释放电能,确保电网波动不超过±0.5%。

实践队参观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齐家辉摄

技术人员带领参观 齐家辉摄

实践队合影 齐家辉摄
航天谱写新篇
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内,"星辰大海,向梦而生"的主题墙格外醒目。在"黄海之滨,旭日朝阳"展区中,海阳市的地理位置与人文历史展现独特优势;于"万物互联,空天一体"展区里,卫星数据在智慧城市、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展示科技硬实力;"海上发射新能力"主题艺术装置,更是在灯光流转间展开火箭升空的画卷。这些场景背后,是入选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他们用技术创新给予"海阳造"火箭飞向太空更坚实的底气。

实践队参观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展示中心 齐家辉摄
星河之上展鸿图

实践队参观星河动力(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齐家辉摄
从核能供暖管网延伸的民生温度,到风电叶片转动的绿色承诺;从卫星数据编织的智慧网络,到火箭燃料点燃的空天梦想,海阳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黄海之滨绘制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样本。正如东方航天港展厅留言墙上的手写寄语:"当技术突破触达生活肌理,当科研坚守连接星海征途,这便是创新最动人的模样。

实践队合影 温道龙摄
作者:孙睿,贾烨寒,许国浩
摄影:齐家辉,温道龙
投稿人:代易航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