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报告

福建商学院师生以青春热忱绘书峰乡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7月11日至13日,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黛染书峰彰古韵,枇兴乡土绘新章”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师生们,带着知识的热忱与青春的使命,深入仙游县书峰乡。在这片承载着古老技艺与田园希望的乡土上,他们不仅用专业赋能,更用心去体悟、去连接,为青黛印染的非遗传承与枇杷产业的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
  
  一、实践缘起心触动
  
  实践队的缘起,始于一份深切的关怀。当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林晓怡老师与辅导员张瑜了解到青黛印染非遗传承人黄碧红老师面临的困境——技艺精妙却囿于销路不畅、宣传乏力、孤身难撑传承重任时,她们的心被深深触动。“一门承载着历史与美学的技艺,不该因现实的壁垒而黯淡。”林老师感慨道。这份触动迅速转化为行动,一支由师生组成的实践队应运而生。他们的目标明确:深入调研青黛印染与当地枇杷产业的现状,寻找破局之道,用所学所长回馈乡土。
  
  二、蓝靛深处见精神
  
  在书峰乡,师生们真正走进了青黛印染的世界。他们跟随黄碧红老师,亲身体验了从马兰草到神奇蓝靛的“打蓝”过程——这是一场充满汗水与等待的“蜕变”。揉搓、浸泡、发酵、沉淀……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时间的力量和匠人的坚守。“这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与自然、与时间的对话。”一位参观打蓝的学生感叹道,“随着匠人汗如雨下,清水逐渐变成深邃的蓝,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匠心’的重量。黄碧红老师和其他匠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需要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文化根脉近乎虔诚的守护。”这份源自实践的震撼,让队员们对非遗传承的艰辛与价值有了切肤之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助力传承的决心。
  
  团队成员在清晨实地考察打蓝池
 
  
  实践队队员在四黄青黛印染体验馆前合影
  
  三、专业赋能注活力
  
  带着这份深切的感悟,实践队迅速行动起来,将专业智慧与满腔热情倾注于解决方案中。对于青黛焕新,师生们敏锐地挖掘青黛产品的多元潜力,设计开发更具现代审美和市场吸引力的系列产品,如家居产品抱枕、杯垫等等。同时考虑到是否能够将非遗与非遗之间产生碰撞,团队提出可以将厦门珠绣非遗与青黛制品相结合。创意一经提出,黄老师惊喜说到:“可以可以,我研究研究,这是个很好的思路。”
  
  实践队队员与黄碧红老师探讨产品方向
  
  团队也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构建强大的宣传矩阵。团队果断开展抖音、小红书平台的直播,镜头前,队员们不仅展示精美的青黛制品,更动情讲述亲历的“打蓝”故事,通过采访形式展现黄老师的坚守,让冰冷的屏幕传递出文化的温度与匠心的热度。精心制作的展现青黛“蜕变”全过程的短视频在多个平台同步发布,用直观的视觉语言诠释非遗的魅力。“我们希望通过现代传播方式,架起一座连接古老技艺与年轻消费者的桥梁,”一位负责直播的学生说道。
  
  图为实践队队员小红书直播展示青黛印染成品
  
  而针对书峰乡的另一张名片——枇杷,实践队与春凤枇杷社展开深度合作。他们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了全新的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形象与附加值。更着手进行品牌策划,思考如何讲好书峰枇杷的故事。“好的农产品,也需要好的‘嫁衣’和‘故事’。”参与设计的同学表示,“我们希望能帮助乡亲们提升品牌价值,让每一颗凝结汗水的枇杷都能获得更公平的回报,为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地贡献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参观枇杷文化馆
  
  四、青春续航乡土
  
  短短三天的实践,在与传承人黄碧红老师的深入交流中,师生们被她的执着深深打动,也清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实践队郑重承诺,将持续聚焦青黛印染与书峰枇杷产业,深化校地合作:一方面,搭建更完善的“线上+线下”宣传与销售矩阵,利用电商专业知识持续引流拓客;另一方面,将书峰乡作为长期的实践基地、研学基地,组织更多专业力量进行深度帮扶。
  
  离别书峰,师生们带走的不仅是调研报告和实践成果,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情感与信念。青黛之美,美在千年的沉淀与匠心的坚守。枇杷之甜,甜在土地的馈赠与农人的辛劳。此次社会实践是一场专业知识与乡土情怀的双向奔赴,更是青年一代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描绘的动人新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