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团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系统参观了南京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及企业文化。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作为国内领先的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信息技术服务高科技企业,通达海秉持“专注、创新、口碑、开放”的理念,以“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为代表的智慧法院整体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司法行政、金融机构及律师行业,拥有百余项自主软件产品,充分展现了“法律+科技”的融合创新。

实践期间,同学们深入公司AI大模型训练组,承担图像数据标注任务。通过系统学习IrfanView64-bit专业工具,团队成员日均完成450±50张图像的矩形框标注,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成功建立了“自检—互检—导师抽检”三级复核机制,将标注准确率由初期的92%提升至98.6%,有效解决遮挡目标漏标、阴影干扰等六类典型问题。同学们在实操中深刻认识到,数据标注不仅考验技术熟练度,更需结合场景理解与灵活处理,为后续AI模型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精心安排下,实践团先后参与了简历制作和校友面对面访谈。企业HR邓悦围绕“STAR法则”指导实践团成员,对项目经历进行拆解,手把手引导同学们提炼亮点、精简冗余信息,使整份简历在内容与版式上焕然一新。随后,两位已在通达海成长为企业骨干的校友2021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焦鹏博和202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生杨洁分别以“‘法律+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企业技术人才的三维成长路径”为题,通过自身的真实案例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行业需求变化,以及自身从初级工程师到技术主管再到产品负责人的能力进阶过程,为同学们拨开求职迷雾,指明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