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报告

南京财经大学“淮海遗韵”调研队:踏访山海间,拾珍非遗韵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崔佳怡
  (通讯员:崔佳怡)2025年8月14日至15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淮海遗韵”调研队前往江苏连云港,开启了一段非遗文化探寻之旅。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及其传承情况,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一、参观非遗博物馆,开启文化探索之旅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承载着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调研队一行人踏入博物馆,便被馆内丰富多样的展品所吸引。馆内不仅陈列着精美的手工艺品、传统服饰,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实景还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了连云港地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参观过程中,调研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博物馆内关于淮海戏的展示区尤为引人注目,古老的戏服、精美的道具以及详细的剧目介绍,让队员们对这一地方传统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淮海戏的艺术价值,更激发了队员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底蕴的兴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崔佳怡 供图
  
  二、聚焦淮海戏文化,领略地方戏剧独特魅力
  
  淮海戏作为连云港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在博物馆的深入学习中,调研队将重点放在了淮海戏文化上。通过查阅资料与讲解员的详细介绍,队员们了解到淮海戏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说唱“门叹词”,后逐渐发展为具有完整唱腔和表演形式的戏曲剧种。它以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剧目内容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淮海戏的唱腔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表演上注重唱、念、做、打的结合,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剧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博物馆内陈列的淮海戏戏服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展现了淮海戏在舞台造型上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戏服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淮海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调研队成员们在欣赏戏服的同时,还了解到淮海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反映历史故事的传统剧目,也有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现代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承载着传承地方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入学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淮海戏作为连云港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它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实践队员研读淮海戏简介。崔佳怡 供图
  
  三、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汲取文化传承力量
  
  调研队有幸与古琴传承人赵云军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赵云军先生不仅向队员们展示了精湛的古琴演奏技艺,还详细介绍了古琴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以及传承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在交流过程中,赵云军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致力于古琴传承与推广的经历与感悟,强调了非遗传承对于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他的言辞中流露出对古琴文化传承的热爱与执着,深深感染了调研队的每一位成员。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队员们不仅学到了非遗技艺,更感受到了传承人身上那种坚守与担当的精神品质,这将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事业之中。
  
  图为古琴非遗传承人赵云军弹奏古琴。崔佳怡 供图
  
  四、总结与展望
  
  “淮海遗韵”调研队此次连云港非遗文化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参观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深入学习淮海戏文化以及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动,队员们对连云港地区的非遗文化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发展。调研队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非遗文化的重要价值,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前合照。崔佳怡 供图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辛进发爷爷

2025年7月22日,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党支部第九期红色记忆寻访实践队队员王婧、李莹莹、刘媛等六人,在吕梁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