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朝鲜战场的小提琴声,到校园讲台的艺术授课,艺术从来不是我生活的点缀,而是支撑我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精神支柱。”面对实践团队的提问,李晰老师缓缓道出艺术与人生的紧密联结。作为曾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文艺工作者,她不仅用音乐为战士们带去慰藉,更将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延续到教育事业中,让红色精神通过艺术课堂代代传递。

作为文东社区的“老住户”,李晰老师对社区发展变化表示满意:“现在社区的红色宣传做得很到位,连孩子们都能说出革命先烈的故事。更难得的是邻里间互帮互助,是像赵莹这样的社区工作者贴心照顾老人,这样的温暖氛围,正是红色文化滋养的结果。”
对于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李晰老师有着清晰的定位:“红色基因的核心是共产主义信仰,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更是勇于自我革新的担当。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不能只停留在听故事,要把‘严谨务实’刻在心里——就像我拉小提琴,错一个音都不行,你们做学问、干事业,也得有这份较真的劲头。”她特别叮嘱渴望入党的大学生:“先把身体锻炼好,再把专业学扎实,少追求表面的光鲜,多沉淀内在的素养,才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我的工作很琐碎,每天要么在社区处理政策事务,要么去应急口检查,要么走访居民家中,尤其是要常去看望高龄老人,还要负责征兵、司法调解等工作。”谈及基层工作,赵莹的话语里满是质朴。尽管事务繁杂,但每当居民遇到困难第一时间联系他,他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这份被信任的感觉,是他坚守工作岗位的最大动力。
去年救助车祸老人的经历,至今仍让赵莹记忆犹新:“当时老人倒在地上,血流不止,周围人都不敢上前。我心里也慌,但一想到自己是党员,要是我不救,心里会过意不去。”他立刻拿出随身带的急救包,按照培训所学为老人包扎止血,直到救护车赶来。这次经历让他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是日常工作的尽心尽力,是让居民觉得‘有困难找我’靠谱。”

在赵莹看来,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关键在“做”:“党员要带头干实事,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落到实处——帮老人修水管是传承,调解矛盾促和谐是传承,带动大家献爱心也是传承。普通人只要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就是在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