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有机农业生产销售 助推乡村绿色产业振兴

中国青年网德州1月13号电(通讯员邱明霞)
新时代的号召下,新发展理念日益普及。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顺利进行,党和国家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农业这一农村的经济支柱。国家和政府将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经营方式引入农村,努力推动“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拓宽有机蔬菜的发展空间。为了深入了解数字化农业下有机蔬菜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益农长青调研队于2022年12月30日前往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画家村,了解现代化绿色农业的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以及有机蔬菜的规模化种植,认识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影响。
展开实地调研,了解施肥技术
在新时代下,有机蔬菜的生产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顺应日益发展的高新科技,同时,自动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生产注入全新发展动力。
 
图为在蔬菜大棚中相关人员介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魏溪 摄
在黄岛区张家楼镇的一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十台农机被分别放置在四个温室大棚里。棚内的农机多用于种植前的生产环节。对比人力,效率和速度是农机的绝对优势。履带自走式撒施肥机可以自动装卸肥料,在温室施肥的速度,是人力的10-15倍;起垄、覆膜、铺管不必再分三步走,可以解放人力,在一名机手的指导下,20分钟即可完成一亩地的田间作业,据介绍,双行作业的移栽机1小时即可完成1亩地作业。并且与人工施肥相比,机械化施肥的准确度与可利用程度也更高,可是使所施的肥料充分被蔬菜吸收,有益于有机蔬菜的生长,提高质量,同时减少农药化肥的浪费,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化肥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使得有机蔬菜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有机蔬菜的品质。
了解有机蔬菜经营新模式,探究产销一体化新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果。脱贫攻坚解决整体贫困问题、产业振兴使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当前以及今后时期,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
黄岛区张家楼镇有现代化高标准日光温室,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规模化种植、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构建优质设施蔬菜产业产销一体化发展链条。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调整了土地产业结构,通过大棚特色种植发展,让附近群众搭上了致富的“快车”。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可以领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赚取劳务费。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和有机蔬菜的发展做了突出贡献。
探究有机蔬菜销售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技术产业融合
目前,我国仍存在一些地区交通不便、无营销渠道等原因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而面对世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与迅猛发展,以及物联网、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的不断迭展,迫切需要重塑“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系统,以顺应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实现现代农业产品提质增效。
 
图为相关人员就现代化发展问题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魏溪 摄
相关人员屈冬玉介绍,“互联网+农业”本身就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联,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而且,基于有机蔬菜一直享有“绿色无公害”的美誉,其品质被大众认可,张家楼镇积极贯彻“互联网+农业”,通过直播来“云”介绍、“云”销售有机蔬菜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增强有机蔬菜的品牌效应,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和竞争力。
了解相关问题,展望发展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有机蔬菜“绿色无公害”的特点符合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现状,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
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绿色产业发展逐步现代化,但也存在部分地区机械化、现代化发展不均的情况。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培养地区农户的创新先进意识。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去往的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画家村成功的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经验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成功案例给广大农村地区种植有机作物以及高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有效经验,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有机绿色产业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成功经验,助力有机绿色产业的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聚焦实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实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各行业做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的提出,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都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