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见证了数个朝代的兴替,两千年持久不息的流淌,在风雨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是历史上维系王朝生命的命脉,它不仅是加强中央政权对南北的控制的重要枢纽,同样也是加强对北方军事的战略支撑的强大支柱,历代王朝的兴盛都离不开水利二字,而它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更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它便是最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悠悠运河水,半部中国史。大运河博物馆围绕大运河为主题展开,分为十三个展厅。本片文章主要是围绕“大运河文化”,“运河上的舟楫”,以及“因运而生--古运河街肆印象”这三个展厅来叙述。运河上经久不衰的船楫,穿过了春秋战国的烟火,载来诸子百家的争鸣,而今顺流而下,迎着新时代的东风再次起航。走进大运河文化厅,映入眼帘的是馆壁上铿锵有力的大字:锦帆未落干戈起,御舟又侯运河滨。两千年的奔波,朝代更替不断的战火,它已经伤痕累累。回顾往昔,它流淌着唐宋的水,河畔串起明清的镇,如今放慢脚步,缓缓流进繁华的都市里。向厅内走,大运河的发展史如一卷画铺展开来,追溯起源,隋炀帝开凿,修建,而古运河扬州段正是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它与隋炀帝开凿的古邗沟路线大致吻合。从瓜州至湾头,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大运河的修建在历史上,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隋炀帝时期,大运河一经完工,隋炀帝便几番下江南游玩,花大量财力制作巨大龙舟,即使隋炀帝的奢侈无度遭后世指责,但大运河的修建完成却是遗世之宝,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藏。顺着画卷走,来到宋朝,大运河得到巩固和拓展,成为南北交通和东西联络的极其重要的商贸物流大道;元代,西北隆兴王朝与南京政权的来往中,大运河再次得以繁盛充盈;清代至今,大运河成为人们追忆往昔的历史名胜古迹。
运河上的舟楫,千年运河,百舸争流。大运河自建成以来,承载着历代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运输等重任。古人曾称赞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天下漕运,掌握在拥有大运河之地利的君王手中,虽过分绝对,但也凸显出大运河对当时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古代运河,掌管漕运,因此,运河上的船楫以漕船居多,漕船也称货物船,古代用这些船运输粮食,茶叶,马匹等各类物资。自运河开凿以来,船只的建造也逐渐不足为奇,在该展厅内,便有大量的船只模型,隋代的龙舟,清代的康熙座船,清代的灯舫,也有流传至今仍在使用的苏州蓬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