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花边大套展厅内,我们拜访了青州府花边大套代表性传承人王秋老师。王秋老师青年时期便投身青州府花边事业,择一事、终一生,一直从事青州鲁绣抽纱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至退休。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合刺绣、花边、抽纱、镶边工艺,推陈出新,设计出丽雕花边、玻璃纱彩绣花边等多种新式花边,极大地推动了花边事业的发展步伐。

在王秋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初步了解了青州府花边大套的编制方法,其中一名队员在王秋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学习花边大套的制作方法,对作品进行编制,插针,收边等工作,同时了解制作花边大套的工具,以及花边大套的用处。

通过王秋老师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青州府花边大套主要采用几十对木质棒槌交织,是一种以“码”为单位的带形花边,分“满工花边”和“镶拼花边”两种。“满工花边”纯以编织工艺制作,作品具有“透雕”效果。“镶拼花边”则以编织花边为主体,镶拼绣花麻布而成,近似“浮雕”效果。王秋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花边大套展览馆并为队员们讲解了每件作品的特点,每一件作品都付诸了老师们的心血,也有着其独特的渊源。然后老师为队员们展示了编制花边大套的十八种针法, 实践队队员们无不为其精湛的手法称赞。

同时实践队队员就青州府花边大套当下的传承问题与王秋老师进行交流,王秋老师表示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花边大套,传承确实面临很大问题,她们希望能够加入更多新元素,在保留原有技艺的同时有所创新,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匠心筑遗 潍潍道来”实践队队员们充分了解了青州府花边大套,意识到像青州府花边大套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严峻的问题,更树立了传承非遗的决心。希望花边大套走入大众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