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太湖流域保护治理,多次对太湖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太湖治理指明了实际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必然会带动整个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有利循环,对经济带来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实践初期,实践团成员在上海进行街头采访与文献查询,在人流量较大的外滩地点进行采访,采访对象包括本地居民,全国各地游客,外国友人等各类群体,年龄分布跨越儿童与老人,主要采访对象为外地打工人员、小学老师、大学生等。通过采访,实践团成员初步得知了大众对于太湖流域治理措施的了解程度,以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员对于太湖治理经济效益的多样化观点,为之后的实地调研提供了更多的问题性探究性的方向。

为进一步探寻太湖,实践团成员前往苏州进行深入调研,苏州作为太湖流域的一座重要城市,不可避免地成为本次调研地区的重中之重。在苏州市进行的调研主要以实地调研与参观展览为主,意在从更丰富的层次与角度探寻太湖治理的良策。
在苏州,实践团的调研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为实地考察,通过深入基层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与各级人员进行采访沟通,从而使本次调研进一步的客观具体化。实践团成员来到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城市内部用水循环过程,在公司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城市内部污水循环利用的处理净化工序,并进一步了解到苏州正在全面实现的污水治理新格局。在拜访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后,实践团成员来到苏州福星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调研,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福星污水处理厂的科普展厅,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交流。

其二,为实地参观,在进行一番选择后,实践团成员随后参观了苏州湾博物馆,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意在从历史与文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探寻长三角模式的发展前景。实践团成员通过了解吴江文化,探寻长三角发展格局的历史性渊源,进而发掘太湖流域经济圈现实发展目标。文化是经济的意识托载体,为进一步稳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太湖地区致力于历史文化发展,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开展文化旅游和传统艺术的传承等举措,为广大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呈现更丰富多彩的太湖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太湖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效,实践团成员来到东太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实地的生态考察,如今的太湖经过综合的生态治理后,不复过往污染,呈现出来的是一副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太湖风景名胜区如今逐步成为江南水乡的一道独特盛景,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也得以显现。

苏州的调研圆满结束,在通过与政府人员沟通交接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位于上海的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进行本次实践调研旅程的最后一个日程——了解太湖流域官方治理措施,从政府角度进一步地完善实践团的调研广度与深度,从而赋予本次实践更多的现实性意义。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下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每年的夏季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都会派遣人员前往江浙沪徽各地进行水利设施排查,同时也进行城市内部排水系统的检修升级,全方面多层次地防范水患,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针对太湖的水资源生态治理,管理局也做出了许多统筹性的跨省合作治理,保障绿水青山间的幸福。

本次实践得到了圆满的成功,实践团成员针对太湖流域治理赋能长三角经济路径的具体效益以及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进一步了解大众对太湖水利措施生态治理的关注度与切身利益。通过调研方式,深入基层单位,探索解决道路,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的总体规划作用,从而为建设绿色中国提供更为真切有效的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