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成员们从无锡博物院出发,观赏了博物院内的《紫玉金砂——紫砂陈列展》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了北宋末年时,茶文化的焦点已经从品茗茶延伸到茶饮器具,茶具器型、材质则跟随着制茶、饮茶的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随着明代茶饮之风的变革,紫砂壶因时而生,掀开了中国茶文化新的篇章,文人参与设计与制作,赋予紫砂壶更高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情趣,紫砂壶也由此完成从生活器具——茶具成为艺术鉴藏品的转变,成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藏品中,它们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器型大器型小,形态各异,有的器型的器墙比较厚重,有的则十分的轻薄透明,有的瓷器的造型古朴端庄,有的则充满了现代的时尚气息。这些瓷器都体现了我国陶瓷技术的高超,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馆内珍藏了大量的大师紫砂作品。馆内丰富的藏品,充分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今的七千多年漫长岁月中,陶瓷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
7月6日,我们的实践团队前往大师工作室和民间手工艺人工作室,探索宜兴紫砂泥的独特性,发掘非遗的价值做好创新发展工作。
首先,成员们来到了陈红梅大师的紫砂陶艺工作室,她向成员们讲述了宜兴紫砂壶最基础的原料开采,和传统茶壶工艺的制作。黄龙山,宜兴紫砂原矿区,这里有最丰富最精良的紫砂泥,而宜兴的得意,也是得意于天下独一家的宜兴紫砂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为了不再造成宜兴紫砂泥巨大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更好的科学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些陶土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保护条例。也引导后续进入行业的后辈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陈大师也向我们示范了紫砂壶的手工制作工艺,在谈及紫砂特殊手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匠人培养方面,我们了解到紫砂壶制作有手工成型和模具成型之分,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艺术价值的高低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更在于制壶者本身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