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长者饭堂如何“叫好又叫座”,又怎样实现可持续运营,实现办得起、办得好、办得久?带着这些问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星筠”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镇江市上党镇丰城村,走进村里的长者食堂,一起寻找小食堂里的民生密码。
暖心!食有所依,就近就能吃上“热乎饭”
丰城村的“长者饭堂”从2023年3月揭牌运营,面积约120平方米。实践团的同学们了解到,这里每天提供两餐,午餐时间是10:30到12:30,晚餐时间是17:30—18:30,家住附近的老年人都可以来食堂用餐。长者食堂的收费标准依照年龄递减,60-69岁老人十元一天,70-79岁老人5元一天,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用餐。据长者饭堂的负责人介绍,食堂制作的饭菜口感偏软烂、少油少盐,还会根据老年人群体的口味、身体状况进行灵活调整,针对高龄,空巢,五保,残疾,优抚对象,独居老人还将开设送餐上门服务。助餐服务在征集意见阶段就受到附近村民的一致好评。“今天有鱼汤,韭菜炒鸡蛋,凉拌黄瓜,最近天气热,还有西瓜供应”,“好的很,菜都适合我们吃”,“方便的,邻居几个都愿意过来”,从老人们的话语中,大家都感受到饭堂准备的“热乎饭”让村里的老人十分暖心。

老人们聚在一起吃饭 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高清研 供图
贴心!老有所乐,养老“搭子”共享“多样餐”
实践团的同学陪着老人一起吃完午餐,见老人们并没有各自回家,而是聚在村养老服务中心的院子里乘凉拉呱起来,原来“长者饭堂”不但满足了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营养、健康、实惠饭菜的需求,也是一处可以满足老人社交需求的“小天地”。“我们饭堂开业后,每天有很多老人来就餐,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老人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除了周一至周天固定提供午餐外,在上党镇丰城村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可以阅读、下棋、看电视,和老朋友们一起共享晚年生活。除了餐厅还设有活动室、阅览室,复训练室等多个基本用房,并将以社区中心为平台打造专人服务团队,对辖区老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管理等。服务中心会邀请社区卫生院定期为老人们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同时做一些健康科普,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样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杨春丽老人住的离食堂远了些,但是还是乐意每天来长者食堂吃饭,她笑着说,“村里头贴心的很,我们姐妹几个吃完就唠唠嗑,晚上吃完,我们自己就跳跳广场舞,老头子喜欢下棋就去村里下会棋,老张他腿不行,村里还有复健的,你看比我们在家生活可有意思太多了,我孙女回来还教了我一个新词说我们这叫养老‘搭子’。”村长开心地对实践团的同学们说,“村里的养老服务本来就有,但参与的老人很少,长者食堂把老人都聚了起来,养老服务中心的这些便民设施也动起来了,我们安排的健康检查、健康科普,老人们也有兴致参与了,多好的事!”


老人们在享受社区带来的便利 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高清研 供图
安心!老有所伴,长久飘香,共同烹饪“幸福食”
长者食堂最初是在城市社区开设,换到乡村,人少需求少,价格怎么定?长者饭堂开得起来吗?实践团的同学们带着问题找到了创办人,村长陈云。村长提到自己创办初心时说,“村里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不少老人家吃饭就凑活凑活算了,我看着是真的不忍心。”
想办食堂的心思定了,但资金是难解决的问题。于是村长挨家挨户“找投资”,一开始根本没抱希望,结果村长没想到,村长的老人包括家属都积极参与,村中的每位住户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在长者食堂的公告栏上,记载了每一位为食堂捐款者的姓名和具体数额,起初是拿白纸和毛笔手写的,后来又把印刷体和旧的纸张挂在一起,在泛黄的纸张上面记载着“更有老战士陈志军向90岁以上每位老人捐赠慰问金800元和轮椅一辆。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和敬意”。村长动容地说到,“在丰城村,在长者饭堂的维持,靠的是每一位村民。”

为“长者食堂”捐赠的名单和金额 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高清研 供图
但村长心里知道,开办饭堂容易,开得长久确实不易。村里下一步计划开展调研,摸排村里老龄人口分布情况和服务需求半径,想办法解决离得远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探索“补贴+募捐+引资”多重资金保障措施,以此保证饭堂正常运转、秩序井然。总而言之,要聚焦老人所急所盼,通盘考量,让饭堂办的持久。
实践团的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长者饭堂”一头连着群众冷暖,一头连着基层担当。一餐饭,看似民生小事,实则关系乡村幸福的大事。实惠可口的饭菜、精细周到的服务、宽敞明亮的环境、轻松愉悦的氛围,不仅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盘活了基层养老的设施和措施,也让越来越多老人在“一餐热乎饭”中感受到浓浓关怀,吃出了幸福味道,有效解决了外出子女工作时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了乡村老人真正“食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伴”,的确暖胃又暖心。

星筠实践团和老人们的合影 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高清研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