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聚焦蓝色食物消费,解决沿海饮食疑问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 魏语涛)脱贫致富食物丰,蓝色食物助体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食物观备受关注,蓝色食物作为其中重要部分,那么,如何理解并让蓝色食物正确消费深入人心呢?为此,耕海牧渔实践队全队成员于2024年1月12日至13日集体行动,在山海天景区、张家台码头、保利广场等地,对日照市居民进行了蓝色食物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沿海居民对蓝色食物的理解及其消费习惯,进而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建议与方向。
 
图为实践队理论学习讨论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着眼蓝色食物消费,研究沿海饮食现状
当前,我国已成功实现从“温饱不足”至“美味佳肴”的饮食改变,民众对食物消费的需求日益丰富多样。在这一背景下,保障食物供应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还要兼顾品种多样性及其质量优良性,由此催生出了全面的大食物观。其中,源自海洋及河流湖泊的蓝色食物成为大食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蓝色食物的消费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则引起了实践队的兴趣并开展调研。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各地沿海居民的反馈。
通过调研,实践队揭示了以下三个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的现状。首先,无论收入状况和年龄差异,沿海居民最常食用的蓝色食物为鱼类和虾类,其中海洋水产品占据主导,淡水产品消费比例相对较小。原因在于,鱼虾类捕捞量较大,同时相较于海洋产品,淡水产品处理过程较为繁琐,口感也略逊一筹。其次,在不同年龄段的影响下,年龄较大(50岁以上)的沿海居民对蓝色食物的消费频率较高,部分人甚至每天食用;而年龄较小的沿海居民(50岁以下)对均衡饮食的意识较强,尽管身处沿海地区,海产品消费频率大多保持在每周3-4次左右。最后,实践队发现,沿海居民对蓝色食物的卫生程度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沿海居民生活在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有更多选择新鲜干净水产品的余地;二是网络关于海洋环境的宣传使沿海居民下意识地提高了对水产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对沿海居民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由此不难看出,在蓝色食物消费方面,沿海地区居民主要以海水鱼类和虾类为主,其消费频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对于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人们对卫生方面有较高要求。
 
图为实践队对海产品价格的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依据消费现状,解决消费问题
实践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沿海居民在蓝色食物消费方面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种类单一、膳食观念不足以及环境污染。鉴于沿海居民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海产品甚至已成为替代肉蛋奶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因此,解决这三个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大食物观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沿海居民的生活质量。经过实践队的深入讨论,提出了以下观点和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海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市场上海产品种类繁多,但鱼虾类消费占比较高,原因主要在于价格和宣传两方面。在价格方面,应着力提高捕捞和养殖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名贵海产品价格更亲民。在消费端,随着近年来脱贫致富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极端贫富差距逐渐缩小,民众对海产品的购买力不断提升。在宣传方面,得益于网络普及、自媒体兴起以及传统媒体改革,民众对蓝色食物及大食物观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地方政府或学校对民众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宣传,有望有效解决膳食观念不足的问题。其次,随着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宣传力度加大,沿海居民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效应下,清洁、卫生的蓝色食物企业将逐渐脱颖而出。沿海居民将自发保护海洋环境,相关组织甚至政府部门架构都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有效治理海洋环境问题。
总之,通过解决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的三大问题,有望推动我国大食物观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质量。耕海牧渔实践队也会继续调查研究,为蓝色食物消费助力,为沿海居民饮食着想,为国家践行大食物观建言献策。
 
图为耕海牧渔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调研“蓝色食物”,共筑粮食安全

调研“蓝色食物”,共筑粮食安全

当今我们仍面临粮食安全的问题,为践行大食物观,探寻粮食安全与蓝色食物的内在关联,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13日

以蓝色食物铸粮食安全

以蓝色食物铸粮食安全

当今我们仍面临粮食安全的问题,为践行大食物观,探寻粮食安全与蓝色食物的内在关联,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13日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当今我们仍面临粮食安全的问题,为践行大食物观,探寻粮食安全与蓝色食物的内在关联,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