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深入乡村,在当地了解到,稻梦空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沈北新区政府从日本引进稻田画制作技术,并在一块80余亩的稻田上进行实验,用黄、紫两种颜色的水稻种出了一幅反映锡伯族人民骑射的图案,这一尝试在当地引起了轰动。随后,沈北新区政府将稻田画制作的接力棒交给了迷上这一农田艺术的水稻种植大户张爱忠,他组建专门团队到海南培育彩色水稻,并不断开发新品种。在专家学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稻梦空间已拥有10余种不同颜色的水稻,成为了一个展示多彩人生的"造梦空间"。
而如今,这里已发展到年种植绿色水稻3万亩,年产绿色优质水稻2万吨,涉及兴隆台、财落两个街道近千户农民,成为国家标准化水稻种植和加工示范基地,并逐步发展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以及现代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文旅产业基地。
深化产业融合
○农业:继续优化绿色水稻种植,提升水稻品质,发展生态农业,探索有机种植、智慧农业等模式,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工业:扩大水稻加工能力和规模,开发更多元化的大米精深加工产品如米糕、米酒等,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旅游业:
■ 持续创新稻田画内容和形式,结合当下热点文化、科技元素等,提升稻田画的艺术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保持其对游客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丰富旅游体验项目,除了现有的小火车、射等,增加亲子农耕体验、农业科普研学、特色乡村民俗表演等。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提升餐饮品质、改善住宿条件、优化交通设施等。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持续提升"稻梦空间"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突出其生态、文化、创意特色。
○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荣誉和称号,提升品牌价值。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如电视广告、社交媒体、旅游博主合作等。
○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稻田音乐节、稻田摄影大赛等吸引人气。
○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将稻梦空间纳入重点旅游线路。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