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王黎萍:医者“三心”,杏林春暖映芳华

发布时间:2024-08-20    阅读:

  2024年6月17日,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医”心一意暑期社会实践队满怀期待地走进直属附属人民医院,有幸与王黎萍医生展开一场深入地对话。

  王黎萍,湖北医药学院1990级的杰出校友,直属附属人民医院医院肾脏病中心血液净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肾脏病工作近30年的她,擅长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和急危重症肾脏病救治,特别是多模式个体化血液净化治疗。她主持开展了我省首例第三代血液净化技术,在本市率先开展的高危出血维持性透析患者枸橼酸抗凝技术,为患者带来福音。在此次采访中,她以满含深情的话语告诉广大医学生,一位优秀的医生,要有“三心”,即仁爱之心、好学之心和大爱之心。而这“三心”,正是她多年来对医学事业热爱的生动诠释与深刻践行。

  仁爱之心

  ——治病,更治心

  初见王黎萍医生时,她正专注地为病号诊察——和蔼可亲的眉眼配上洋洋盈耳的嗓音,仿佛有一股魔力,能瞬间安抚一颗颗焦躁不安的心。王黎萍医生的美誉不仅在医院里口口相传,在病人那里更是赞不绝口,甚至登上过“十堰人医·百佳名医故事汇”。

  十几年前,王黎萍医生接诊了一名不满16岁的患者。经检查,该患者不仅患有尿毒症,同时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巨大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王黎萍医生却如一抹暖阳,给予这个家庭鼓励与希望。她敏锐的发现了这位少年患者身上的闪光点——双手灵巧,擅长编织各种精美的小玩意儿。在王黎萍医生的精心治疗与耐心引导下,他凭借着“编织“这项本领,自主创业,给入不敷出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偶尔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哲理在王黎萍医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医学生证明:医者,治病,更治心。

  好学之心

  ——圆梦文学,学无止境

  在采访过程中,王黎萍医生颇感无奈地表示,很后悔没有充分利用大学时光,未能圆从小怀揣的文学梦。“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拯救国人思想。”王黎萍医生双眸闪着光芒,“要是自己那时多读几本课外书籍,也写一写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可能会有一个更充实的大学生活。”王黎萍医生呼吁当代医学生,要多读书籍,广泛涉猎,充实见闻,扩展思维,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全面全能的医生。

  事实上,王黎萍医生的文学梦远不止于大学时代。即使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王黎萍医生总会在闲暇之余充实自己,读上几本书籍,写上几篇文章。如今,学习已成为王黎萍医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医学生应从中汲取榜样力量,保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

  大爱之心

  ——敢于孤独,甘于奉献

  从医多年,王黎萍医生体会到医学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探索的职业领域。一旦选择了学医,就注定要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前进,如果没有一颗坚定坚韧的心,很难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王黎萍医生回忆自己刚进医院时,完全是一个职业小白,与病人的沟通以及加班加点的工作,都曾让她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但王黎萍医生表示,每当看到病人经过自己的精心治疗走出病房的那一刻,所有的劳累与艰辛都烟消云散。一位心中有爱的好医生,有一颗只为解决病人疾痛的纯粹之心,从而再多的辛苦都会被满足感和幸福感所冲淡。

  医生这个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其职业的特殊与伟大,要求广大医学生要扎实基础、提高技术,耐得住专研医学的寂寞,也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

  正在历经锤炼的医学生们,应当紧紧追随王黎萍医生的脚步,以仁爱为帆,扬起关爱患者的温情之帜;以好学为桨,奋力划动追求知识的进取之舟;以大爱为舵,坚定把握奉献医学的使命方向。努力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为医学领域的未来增添更加绚烂的光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