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感悟矿山“燃烧文化”,砥砺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1    阅读:
  为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作用,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2024年7月15日,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页岩气现代产业学院)一路向“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嘉阳煤矿,开展了以“感悟矿山‘燃烧文化’,砥砺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的探访红色矿山文化的实践调研。
  1、    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燃烧文化”
  一块煤,燃烧着一种情怀,那是矿工们的奉献和坚守。一座矿,历经百年而历久弥新,那是传承和发扬。嘉阳煤矿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在新中国红旗下成长,在艰难转型中涅槃,在文化传承中发光。为抗日战争,国家建设,地方经济贡献了青春和力量。时光荏苒,嘉阳人不忘初心使命,铸就了代表老国企精神的“燃烧文化”。
  7月15日,实践团首先来到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了解嘉阳煤矿发展的历史变迁。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前身是中福煤矿和嘉阳煤矿,建矿历史已有70余年的嘉阳煤矿,积淀了丰厚的工业遗迹和人文历史。现如今的嘉阳煤矿仍在担当社会重任,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做着努力。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优势向到馆游客科普地质相关知识、介绍薄煤层的煤炭开采技术、相关发展历史等。其中团队负责人杨金鑫作为嘉阳煤矿的全国劳动模范杨仲全的后代,结合自身的听闻为大家讲解煤炭开采背后的故事,他讲到:“煤炭行业一直是高危行业,以矿井断崖的支撑物为例,在最开始是木柱,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以及生物腐蚀作用,木头会腐败,从而断崖会塌陷。以及手工采煤和人工运煤,这些都让无数矿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他谈到他爷爷杨仲全时是非常自豪的,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煤炭工作者,为矿山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于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其影响,团队负责人杨金鑫在选择专业时毅然选择了能源相关的专业,希望为祖国的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随后,实践团走近工业遗迹,来到嘉阳煤矿老矿井的黄村井,进一步感悟“燃烧文化”。黄村井是嘉阳煤矿的老矿井之一,所产煤为“K3煤”,因其发热量巨大,又被称为“保钢煤”。
  走在矿井的巷道,感受着老矿井的通风、排水以及越走越低的空间,最低的巷道需要蹲下通过,在巷道旁边陈列了断崖支撑的工具,从木柱再到合金最后是液压式支撑,可以看到安全保障在逐步提升。令实践团印象深刻的是煤炭开采工作面,每一位成员都去真实体验了煤炭开采的工作面,这是已加高的工作面,曾经的矿工只能躺在工作面侧身用铁锹将煤炭一块块的从岩层中敲下来,实践团成员在已加高的工作面都没法使力,可以想象当时的矿工该如何开采。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采矿的艰苦以及先进技术的加入使得矿产开采得到安全的保障和现代化、效率化的提升。


  2、探寻转型发展之路,构建乡村振兴蓝图
  7月16日,实践团来到了芭沟镇,:小镇曾因资源充裕而兴盛,也因资源枯竭而衰败。踏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工业学大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一定要把煤炭搞上去”等标语和屹立在小镇中心的毛泽东思想大舞台依旧可见。一字一句,一砖一瓦,都是小镇上世纪曾繁华的痕迹,都见证了小镇工业发展的兴衰。透过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黑白照片,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小镇未曾泯灭的红色基因和赓续的家国情怀。
  小镇曾因资源充裕而兴盛,也因资源枯竭而衰败。嘉阳集团公司以“燃烧文化”为魂,推动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笆沟镇开发相关旅游资源,实现了转型发展。嘉阳集团公司保护稀有矿业遗迹,开发工业旅游,在小镇打造度假村、修建养老设施、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提供研学服务等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在“芭石铁路”终点站的“芭蕉沟站”看见火车穿出山洞,吞吐蒸汽缓缓开来,仿佛那段火车拉着黄村井产出的煤炭送往山的那边的时光重现在眼前。




  对于笆沟镇旅游业的成功转型,实践团采访了当地工作者和居民,记录了相关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3、探访煤矿变迁,见证时代变革
  7月17日,实践团来到了——芭沟镇三井社区,芭沟镇三井社区是嘉阳煤矿的新矿区,上世纪80年代末嘉阳煤矿老矿区优质煤资源采尽,整个矿区搬迁到天锡井所在的三井社区。团队跟随煤矿工作人员前往工作现场参观工作,与之前的黄村井的采煤工作相比,实践团成员能切实感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生产水平的提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在煤矿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煤矿正在计划开采煤层气。经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实践团成员知道这是一种非常规能源,其开采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为实践团成员所学专业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探访煤矿变迁,不仅是一次对工业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从人力到机械,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它启示众人,面对未来,持续的创新与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4、聆听矿工故事,共话奋斗岁月
  7月18日,实践团来到犍为县清溪镇走访退休老矿工。在煤矿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为矿山事业奉献一生的矿工,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煤矿,献了终生献子孙,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为深入了解当地老矿工的生活现状和存在困难,实践团成员对当地老矿工开展生活的问卷调研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老矿工的生活现状和困难,另一方面可以将收集到的问题反馈给当地社区,做好这些老矿工晚年的生活保障,让他们的晚年如同他们曾照亮的矿道一般,充满光明与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做贡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必将做到“六个坚持”,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将“燃烧文化”、“石油精神”等红色精神,转化为前进道路上的内动力,为祖国能源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橙色心理重引导,寻找快乐增自信

橙色心理重引导,寻找快乐增自信

8月中旬,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桃林社区,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起“会聚萤火,温情夏日”七彩假期社区青春行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在一

践行绿色阅读 传承红色家风

践行绿色阅读 传承红色家风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三下乡”实践团队8月中旬踏入江苏省如皋市城南街道新庄社区东皋书吧,展开了一场名为“绿书签·伴成长”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