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丝苗米加工基地现代化设施 实践队队员张金普摄
首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广袤的麦田。金色的阳光洒在绿油油的麦浪上,一片生机勃勃。微风的吹拂,阳光的温度,让队员们想起这段时间的故事,感受到了当地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情谊。随后,实践队参观了阳西丝苗米强农加工基地。这里,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将一粒粒稻谷转化为晶莹剔透的大米。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生产过程,对现代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赞不绝口。加工基地的科技赋能,让队员们领略到了现代农业的无限风采。
在参观之余,实践队还亲身体验了晒麦的传统工艺。队员手持木耙,在宽敞的晒场上来回翻动麦粒,感受阳光与麦粒的亲密接触。这一简单而质朴的劳动过程,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农民的辛勤付出。晒麦的传统工艺,是农耕文化精髓的生动传承。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传统工艺晒麦 实践队队员张金普摄
通过采访,实践队了解到易志强先生于2011年4月联合村民成立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社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经营。他发展优质丝苗米种植,同时向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建立了稻谷烘干、大米加工一体化生产线。合作社目前种植的边海丝苗米成为省级"一村一品”建设项目,带动周边镇、村土地流转从原来100多亩到现在1200多亩。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边海经济带头人易志强先生 实践队队员张金普摄
最后,实践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优势资源,积极宣传阳西丝苗米的品牌力量。实践队通过各大社交平台,向外界展示阳西丝苗米的优质品质和独特风味。实践队将传统视频发布与实时直播相结合,成功对丝苗米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直播宣传丝苗米 实践队队员张金普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通过讨论设计的IP文创 实践队策划组供图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队员们表示将会积极传播乡村振兴的理念和成果。同时,实践队也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边海村经济带头人易志强先生的合影 实践队队员张金普摄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