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火光映照千年路,龙舞九霄共天明

发布时间:2024-08-28    阅读: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之古老且璀璨的非遗文化民俗盛典,其渊源可追溯至上千年前的悠久岁月。作为祈福、驱邪、庆新年的重要节日,炮龙节融合了舞龙与燃炮的习俗,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表现形式。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宾阳县内,龙腾飞跃,炮声震天,火光与龙影相映成趣,场面宏大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此节日不仅是当地民众的重要庆典,更作为集体记忆的体现,彰显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古老传说与现代节庆——炮龙文化的演变之旅
    “龙影飞舞,心随龙动”,团队成员来到广西宾阳县亲眼见证了这一场延续千年的民俗盛宴,感受璀璨的中华龙文化。8月25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还此青绿”团队走进炮龙老庙,探寻非遗文化炮龙节。

图为炮龙老庙所在地 杨桨摄
    在宾阳家喻户晓的炮龙老庙,庙中“三神”仿佛在向着往来游客娓娓道来舞炮龙这一习俗的来历。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相传宋仁宗皇祐年间,狄青率大军赴广西征剿侬智高,在宾阳昆仑关屡攻不克。适逢元宵节,狄青令士兵扎炮龙,营造张灯结彩的过节氛围,迷惑对方。如狄青所料,侬智高放松了戒备,最终得以击破敌军。此后民间便将舞炮龙作为当地祈福、驱邪的民俗活动,以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明清时期,最初早期的炮龙活动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舞龙、放炮来祈愿新年吉祥。这一阶段的炮龙带有强烈的宗教与祭祀色彩,主要在村庄中流行,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文化节日。
二、清末民初的传承与扩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宾阳炮龙逐渐从村落走向县城,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时期,炮龙的表演形式更加复杂,参与的村庄和民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宾阳乃至周边地区的重要节庆活动。舞龙、放炮的技艺逐渐传承并且变得精湛,整个节日的形式日益丰富,炮龙节的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三、20世纪中期的衰落与复兴
    在20世纪中期,受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宾阳炮龙一度受到影响,节日活动的规模缩小,部分村庄的炮龙活动陷入停滞。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逐步恢复,宾阳炮龙逐渐得到重视,并恢复了其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炮龙节活动重新兴起,民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四、现代化发展与非遗保护
    进入21世纪后,宾阳炮龙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渐从地方性的民俗节庆发展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盛典。2008年,宾阳炮龙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之一。宾阳县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炮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增加现代化活动元素和推广手段,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动,宾阳炮龙节逐渐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每年正月十一的炮龙节成为了宾阳最为重要的节庆盛事,主办方也不断提升活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与此同时,炮龙节还融入了更多的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成为展示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
火花四溢,艺术升腾——炮龙制作的匠心智慧
    离开了炮龙老庙,团队成员的脚步来到了宾阳万兴炮龙文化园,深入了解炮龙的制作工艺。
    据工作人员介绍,炮龙的制作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整个制作过程通常分为几个主要步骤,首先,匠人们会将质地轻盈而坚韧的竹子削成条状,按照龙的形状精心编制出龙身、龙头、龙尾等龙的骨架部分;其次,在龙身的骨架上覆以纸或布,形成龙的“皮肤”;最后,在这层外壳上进行染色和装饰,使其色彩鲜艳,以象征龙的威严和神秘。匠人们常常会在龙的头部进行更加精细的雕刻和装饰,龙的眼、鼻、牙等部位经过巧妙处理,赋予其栩栩如生的神采。
    团队成员经过观察和了解,认识到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大,装饰简单,短有7节,长有11节;龙长约30-40米,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裱。炮龙身覆金鳞、龙眼圆瞪、体态矫健,经手艺师傅巧手制作惟妙惟肖。此外,一条炮龙需经扎龙骨、画龙身、贴龙鳞等三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手艺精湛的老师傅制作一条炮龙也至少需要15天。

图为手艺人们在制作炮龙 宾阳万兴炮龙文化园供图
    近年来,宾阳县政府与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炮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立了多个传承基地,邀请老匠人传授技艺,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参与到炮龙节的传承中来。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手段也被引入到炮龙文化的保护中,通过影像、音频等形式记录和保存炮龙节的各项活动和技艺,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宾阳炮龙节,这一凝聚了无数匠人智慧与心血的文化盛典,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直至今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面对未来,宾阳人民将继续秉持传统与创新并举的理念,推动炮龙文化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新时代的光影交错中,宾阳炮龙节必将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逐本溯源,红动荆楚

为深入了解荆楚大地的革命文化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号召,2024年暑假期间,河南工业大学

拾遗黄河之洲,探寻澄泥风韵

为响应《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的重要指导,探索源远流长的文脉,体会非遗文化魅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

访苇艺残障师,寻非遗文化根

为响应国家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宏观政策要求,7月17日,非遗书房社会实践团深入东营市

火光映照千年路,龙舞九霄共天明

火光映照千年路,龙舞九霄共天明

为了感受璀璨的中华龙文化,亲眼见证了这一场延续千年的民俗盛宴,8月25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还此青绿”团队走进炮龙老庙,探

携手美化环境,拥抱绿色家园

携手美化环境,拥抱绿色家园

为改社区环境,宜传环保意识。2024年7月6日至2024年7月8日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乡约盛夏,用爱乘凉”团队的8名成员在阿拉尔市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