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共赏竹扇雅韵,谱写鄣吴华章

发布时间:2024-08-30    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提高乡村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为大力推动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轻摇竹扇送清风”实践服务团在公共管理学院学办主任黎超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安吉开展实践,通过实地走访、采访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鄣吴村特色非遗文化,探索用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最优路径。
鄣吴村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位于安吉县西北部,与安徽省广德县相连。鄣吴村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古村落。明清以来,村民耕读之风盛行,因而人才辈出,还诞生了以“诗、书、画、印”四绝闻名中外的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
       首先,实践团走进了昌硕故里。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其作品,深入探寻其创作思路和艺术追求,进一步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吴昌硕是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之一,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安吉县鄣吴村是吴昌硕先生的诞生地,这里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昌硕文化在这里处处可见。吴昌硕故居的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四合式的,砖木结构的深宅大院,房内陈列着吴氏家族的各种书法诗文,屋外青砖黛瓦石径翠轩相映成趣,十分清净雅致。吴昌硕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扇面作品,苍劲浑厚的书法与洒脱飘逸的画面、题诗相互呼应,一把小小的竹扇就此变得别具一格,带给人无限的美感。吴昌硕大师雄浑朴茂的创作特点也对彰吴制扇的扇面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实践团成员在吴昌硕故居近距离感受吴昌硕大师的艺术底蕴,接受艺术文化的熏陶,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非遗制扇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
       未远离昌硕故居,实践团便来到鄣吴村章立新高技能人才创新扇艺工作室采访制扇非遗传承人章立新先生。章立新先生告诉实践团成员,制作一把鄣吴竹扇的工艺流程相当复杂,光原材料准备就有砍竹、锯竹、破边、冲边、水煮、扎篾、打眼、选边、刨皮、对号和打磨这11个步骤,而后的扇骨和扇面制作工艺更为繁琐、精细。扇骨制作完成后,还要做扇面,扇面通常用素面,以白色宣纸为底,等扇骨透亮之后,再请名家题字或作画。扇面制作完成后,还得将两者组合装配,需要经过50余道工序。制作一把纯手工的鄣吴竹扇前后有108道工序,光是制作周期就需要一星期以上。随后,实践团成员也亲身体验了制扇过程,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鄣吴竹扇深刻的工艺智慧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对吴昌硕大师的艺术造诣以及非遗手工制扇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同时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新性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努力。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见所闻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通过青年人和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民族非遗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在新时代,鄣吴竹扇依旧不断摇出新风,向青年一代送去它独特的文化韵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