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土地密码,共筑绿色低碳梦

发布时间:2025-02-15    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局部区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深远影响。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近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碳排放产生了多方面的作用。为了调查山东省日照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减排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碳泽智行”社会实践队成员于1月10日前往山东省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研。
碳绘绿韵,森林公园调研纪
1月10日,实践队前往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实践队成员展开面对面的采访。问卷内容涵盖当地居民或游客对日照市土地利用现状的认知、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日照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碳减排工作的建议等方面。
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遇到一名前来游玩的当地高中生,面对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这一问题,他表示:“我对于土地利用有什么变化了解不多,但对于绿色低碳发展是非常支持的。我愿意积极参与相关环保活动,为减少碳排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位长期居住在附近的工作人员和实践队成员主要交流了日照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她表示日照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格局经历了显著变迁。耕地方面,受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结构调整影响,面积呈减少态势。大量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用于城市拓展与工业园区建设;同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传统粮棉地变为果园、茶园。建设用地则持续扩张,城市规模不断膨胀,住宅小区、商业中心拔地而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占用大量土地。林地面积整体相对稳定,但局部有波动,植树造林增加了部分林地,而开发活动也造成少量林地流失。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袁成鑫 供图
当地居民则就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日照市耕地的减少直接削弱了其碳汇能力,农作物光合作用固碳功能随耕地转变而丧失,开发活动还带来了额外的碳排放。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土壤碳含量,进而影响了碳排放。建设用地扩张从建设到运营全流程都在大量耗能排碳,同时改变地表覆盖,干扰了区域内的碳循环。日照市林地的增减对碳排放影响相反,新增林地增强碳汇,而林地破坏则释放大量碳。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袁成鑫 供图
数据织锦,后期工作总结录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队成员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意见。通过对日照市多年土地利用与碳排放数据的深入分析,二者的紧密联系清晰呈现:建设用地增长与碳排放增长正相关,林地增加则与碳排放增长负相关,耕地变化与碳排放关系更为复杂,需综合考量农业生产活动的碳排放因素。 
针对土地如何合理利用及碳如何减排的问题,实践队成员重点总结了在海边遇到的一位地理信息系统老师提出的应对策略。首先是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调控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行紧凑式城市发展模式,减少土地浪费与建设碳排放。其次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保护林地,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与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再者,推广低碳农业模式,运用精准农业技术,合理投入农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增强农业碳汇。最后,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关系的认知,鼓励绿色生活方式。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地理信息系统老师。袁成鑫 供图
日照市的案例充分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相互交织。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绿色发展与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区域碳减排目标,达成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碳泽智行”实践队成员将会持续探索碳减排的路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希望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与碳减排的双赢,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讯员 李逸菲)
图为“碳泽智行”实践队合影。逄兰 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垦利土地优化行,碳排放减显成效

垦利土地优化行,碳排放减显成效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

踏寻土地脉络,解码碳排放生态图

踏寻土地脉络,解码碳排放生态图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背景下,济宁市关山地质公园的生态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示范价值。为助

用地明智,减排尽责

用地明智,减排尽责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际共识的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排放问题备受关注。为深入探索菏泽市郓城县黄集镇在土地利用

探寻土地密码,共筑绿色低碳梦

探寻土地密码,共筑绿色低碳梦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局部区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深远影响。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