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豫剧走进短视频,“老腔”在新媒介中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
  为深入了解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与传播方式,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近日走进开封豫剧团,对桑艳红老师进行了专题采访。在采访中,桑老师分享了她对豫剧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也展现出一位戏曲演员对传承与创新的深切关注。

  “你线下演出一百场,也不如一条短视频传播得快。”桑老师提到,线下剧场的观众容量始终有限,而在抖音、官方媒体平台上,一段视频的观看量可以轻松突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对戏曲演员而言,这是从未有过的曝光机会。
  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还降低了观众与戏曲之间的接触门槛。桑老师指出,许多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此前不了解。一旦被视频中的一个片段吸引,比如一段好听的唱腔或精致的服装扮相,就可能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豫剧的兴趣。“很多人就是因为刷到一个好听的段子,或者觉得装扮好看,就去追着看了。”她说。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戏曲演员开始主动利用平台进行自我宣传。桑老师提到,现在不像过去必须依赖剧团统一安排宣传,个人也可以通过直播、上传作品等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表演。“这些平台确实给我们这些想被看到的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她直言。
  不过,在谈到传播与创新的关系时,桑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戏曲虽然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但“创新不能脱离根基”。唱腔、方言、表演程式等构成了豫剧的本体特色,在传播形式更新的同时,这些传统元素仍需被认真传承。
  从剧场到屏幕,从线下到线上,豫剧正在悄然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也在不断尝试与新技术融合的可能。桑艳红老师的分享不仅展示了一位戏曲演员对传统与现实的敏锐感知,也让我们看到,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统文化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