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寻访了当地的抗洪老英雄。老英雄们虽年事已高,但谈及当年与洪水搏斗的惊险场景,眼神依然坚毅。他们讲述了在狂风暴雨中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的壮举,以及战友间生死与共的情谊。“当时就想着保护身后的家和人,这是责任。”一位老英雄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队员们,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王家坝精神”的伟力,坚定了传承的决心。

与抗洪英雄交流(摄影:王立夫,王子璇)
团队深入王家坝镇的芡实种植基地,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了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的芡实种植全链条及其运营模式。调研发现,芡实产业效益显著,亩均收入远超传统作物,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种芡实后,收入翻番,日子越过越好了!”一位种植户高兴地分享道。

芡实种植基地(摄影:王立夫,王子璇)
队员们还向村民发放问卷,广泛收集他们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王家坝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特色农业带来的红利。

团队在村庄发放调查问卷(摄影:王立夫,王子璇)
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将队员们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洪岁月。从1954年首次大规模抗洪的众志成城,到一次次战胜洪魔的惊心动魄,队员们深刻体悟到“王家坝精神”的丰富内涵:顾全大局的奉献、不畏艰险的拼搏、坚韧不拔的奋斗。讲解员深情的讲述和生动的展陈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他们认真参观,驻足思考,并在参观后自发交流,决心将这份精神融入未来的学习生活。

团队在抗洪纪念馆的合影(摄影:王立夫,王子璇)
此次王家坝之行,安徽理工学子收获满满。他们不仅深入调研了特色农业的成功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青年视角的思考;更在抗洪纪念馆和英雄事迹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力量,传承了红色基因。队员们表示,将以此为动力,以青春之我践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征程中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
指导老师:朱浩男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