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青砖黛瓦映豫韵:万岁山里的戏曲传承与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开封的万岁山,青砖黛瓦间回荡着铿锵的锣鼓声。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豫剧调研团队循声而至,于商业化景区聆听豫剧的音律,了解豫剧演员的另一方“天地”。万岁山“茶馆”中央立着一座戏楼,“欲知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刻在戏楼两边的柱子上,横批“戏映人生”。祥符调刀马旦演员石妍所表演的《穆桂英挂帅》是这里的常驻节目。

露天戏台热浪蒸腾,石妍老师却身着全套刀马旦行头登场。绣金战袍、翎子盔头、厚底靴,这套重达十余斤的行头在38°C高温下如同蒸笼,但她每一个鹞子翻身都利落飒爽,每句唱腔都清亮激越。“看帅字旗——飘入云空!”当穆桂英的经典唱段响彻戏楼,围观游客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其实景区演出可以简妆,但我坚持原样呈现。”采访中,石妍老师说道。在她看来,那些繁复的贴片、华丽的靠旗,本身就是豫剧的“无言解说员”。“有很多游客在演出结束之后要和我合影,这就是传播的开始。”

当她的靠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时,仿佛千年前的梆子声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年的创新激情共鸣成曲——或许就是传统艺术最动人的生命姿态。传统戏曲的传承,正需要这样既扎根土壤又昂首向阳的姿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的当下,这些把戏台搬进生活的实践者,已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推普润童心,共筑语言桥

推普润童心,共筑语言桥

山头镇讯 2025年7月4日(星期五),合肥大学大学生红十字会“共镌曙光”队继续深耕乡村教育,振兴沃土。团队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