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天戏台热浪蒸腾,石妍老师却身着全套刀马旦行头登场。绣金战袍、翎子盔头、厚底靴,这套重达十余斤的行头在38°C高温下如同蒸笼,但她每一个鹞子翻身都利落飒爽,每句唱腔都清亮激越。“看帅字旗——飘入云空!”当穆桂英的经典唱段响彻戏楼,围观游客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其实景区演出可以简妆,但我坚持原样呈现。”采访中,石妍老师说道。在她看来,那些繁复的贴片、华丽的靠旗,本身就是豫剧的“无言解说员”。“有很多游客在演出结束之后要和我合影,这就是传播的开始。”

当她的靠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时,仿佛千年前的梆子声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年的创新激情共鸣成曲——或许就是传统艺术最动人的生命姿态。传统戏曲的传承,正需要这样既扎根土壤又昂首向阳的姿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的当下,这些把戏台搬进生活的实践者,已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