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缝隙间,叩问红岩精神的时空契约
青砖小院锁烟云,一纸航图见赤忱。在泛黄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与生动的影像中,卢作孚先生“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一生徐徐展开:创办民生公司,在民族危亡之际组织“宜昌大撤退”保住国家工业命脉;投身乡村建设,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为宗旨推动地方发展。这些壮举非商业行为,是以血肉为锚的家国大义!所彰显的担当精神、奉献情怀,与红岩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内核高度契合,正是党领导下的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拼搏的生动写照。


行走思政课,破译红岩精神的端粒密码
团队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讲解员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解析道:“从红岩先辈狱中坚守信仰,到卢作孚先生以实业践行救国理想,红色基因始终跳动着‘为国为民’的脉搏。这正是党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历史印证,也是新时代青年必须传承的精神密码。”队员们围绕“红岩精神与青年担当”展开热议,纷纷表示从卢作孚先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抉择中,更深刻理解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更加明确了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责任。


未启封的船票,历史苔痕上与青年对话
队员们纷纷感慨,历史课本上对卢作孚先生的记载虽寥寥数笔,但此次参观故居,通过实物、图片与场景中的沉思,得以深刻了解其生平史事,真切触摸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卢作孚先生创办民生公司打破外国航运垄断,在宜昌大撤退中全力抢救物资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投身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乡村建设的伟大精神,让人深感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尤其被他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打动,从不空谈而是以务实态度推动事业发展;更从毛主席“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的评价中,读懂他爱国救国报国的一生。作为时代新青年,大家表示要以他为榜样,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传承中践行青年担当。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