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团队共收集到超过5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公众对鸡血石雕认知的差异性:一方面,有市民对鸡血石雕作为临安地区特色文化的价值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亦有相当数量的人士表示仅对鸡血石雕有所耳闻,对其具体内涵并不熟悉。在受访的家长中,有人表示虽然会带孩子去了解鸡血石雕,但系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机会仍然稀缺,这反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

老匠人的坚守:以匠心护石料
留会民,从业鸡血石雕已三十九载,亲历了行业兴衰。自一九八六年从初中毕业即投身此道,他始终秉持“先理解石材特性再施以刀法”的原则。面对石材的缺陷,他宁愿调整设计方案,也不愿机械地遵循图纸施工。“难得一见的优质石材,不应因微小瑕疵而被废弃。”他的工作室集原石挑选、雕刻及成品制作于一体,主要依靠长期客户关系维系业务。尽管经济低迷导致众多同行店铺关闭,他依然坚守岗位,并指导徒弟们。其中一位徒弟在临安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专注于大型雕刻作品,使得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直播一代的突围:年轻力量探新路
与资深工匠迥异,年轻从业者正通过网络直播开辟新天地。80后主播梅征因实体店经营遭遇困境而转向网络直播,期望借助新媒体渠道传承文化。他坦承收入并不稳定,月收入在数千至万元之间波动,而昌化鸡血石矿场封矿十余年导致的原材料稀缺,构成了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前,鸡血石雕刻艺术正处于代际交替的关键时期,老一辈工匠守护的传统技艺与年轻一代探索的创新路径,共同描绘了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蓝图。如何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依然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