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历史文献记载,阿寿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魏时期,当时这里建有万寿殿,后来在唐代被改建为永寿宫,寓意着长寿与吉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起,阿寿村以其建筑面花技艺闻名遐迩,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的传统庙会,数百种形态各异的面花作品汇聚于药王庙内,仿佛是一场视觉盛宴,散发着浓郁的麦香气息。从正月二十八开始,村民们便投入到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创作之中,用灵巧的双手以钢筋为骨,将普通的面粉塑造成药王庙、药王亭以及各种精美的建筑造型。这些作品不仅作为祭品陈列在供桌上,还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此次阿寿村之行,让实践团员收获了难忘且宝贵的体验与深刻的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关键一环。实践团队深入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通过实地考察与传承人对话,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面花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匠心精神,更积极探索了一条高校助力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