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核医寻迹:探显像之“核”心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7月9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影像新声代,研学科普进行时”实践团走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开展深度调研活动。团队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下核医学领域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实践,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访谈与前沿技术体验,探索精准医疗时代核医学的价值与未来。


图为 董老师给成员们介绍科室布局 张语桐 摄

  实践团在科室董佳佳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核医学诊疗区域参观。面对团队成员关于辐射安全的普遍关切,董老师以科学数据释疑:“一次PET/CT检查的辐射量仅约8毫西弗,远低于人体年安全限值。”从铅玻璃防护观察窗、单向治疗通道到设有醒目警示的放射性药物专用储存间,层层防护体系筑牢了辐射安全防线,更彰显了核医学科“诊疗并重、安全先行”的专业理念,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下防护的精准化升级。“科学认知和专业防护是破除‘谈核色变’的关键,”实践团成员黄菁菁在笔记中写道,“恐惧源于未知,数据带来安心。”



图为 董老师讲解防护知识 张语桐 摄

  深入核心设备区域,董老师向实践团系统介绍了核医学科的前沿诊疗体系。其中最为瞩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将全身扫描时间大幅缩短的国产联影PET-CT设备,它的使用可降低放射性药物用量,实现“更精准、更安全”的检查。同时,AI诊断系统深度融入诊断全流程,自动识别并划分病灶、快速生成结构化报告,显著提升了诊断效率与一致性。董老师强调:“技术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让我们把精力放在更需要专业判断的地方。”智慧医疗精准赋能的核心价值正深刻重塑核医学图景。



图为 董老师介绍科室诊疗设备 张语桐 摄

  随着调研深入开展,智慧医疗于推进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挑战也被清晰揭示。在深入采访过程中,邓胜明老师指出,AI在核医学尤其是PET/CT的临床应用中已经渗透进部分场景,包括病灶智能提取、病灶特征测量、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提升、辅助放射性药物设计等,但是受限于缺乏一致性较好的大样本的训练,其在临床深度辅助诊断的应用中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另外,核医学影像因庞大数据量及算力要求,目前并未实现完全接入影像云平台。邓老师以自身经历的核医学在过去20年的演变为例,强调“唯有保持对AI影像分析、新型核素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的持续学习,才能在变革中掌握职业主动权”。突破数据壁垒与培育复合型人才,成为推动智慧医疗落地的关键双翼。



图为 邓老师接受团队成员采访 张语桐 摄

  此次调研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作为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关键桥梁,核医学的智慧医疗建设不仅是技术攻坚之战,更是涉及公众认知、人才培养的系统改革持久战。未来影像人既要精进专业,更需搭建公众理解高精技术的桥梁。精准影像与人文科普双轨并进之时,便是青年学子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的深层动能之日。



图为实践团与科室老师们合影 张语桐 摄

署名
团队名称:影像新声代,研学科普进行时
团队联系人:赵晨迪 联系方式:13739823732
指导老师:陈慧勤 胡玥
撰稿人:冯永康
供图者:张语桐
审核通讯员:张语桐、赵晨迪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核医寻迹:探显像之“核”心

核医寻迹:探显像之“核”心

7月9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影像新声代,研学科普进行时”实践团走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开展深度调研活动。团队聚焦“互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

7月1日至3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银龄智援青年实践团在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竹园村开展了以“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为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