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穿越:以VR解码“沉浸式魔力”
7月24日上午,队员们首先向学生们讲解VR技术原理。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VR眼镜通过双镜片呈现存在视差的画面,经大脑合成后形成立体场景,配合环绕音效,打造出“头戴式微型影院”般的沉浸效果。首次佩戴体验时,场景的真实感让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科技的神秘感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好奇,为后续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图为队员给学生们讲解VR眼镜的原理 张慧敏摄。
烽火在侧:用VR重现“红色亲历感”
7月24日下午,革命历史VR场景让时光仿佛倒流。炮火声穿透镜片,硝烟感扑面而来,学生们化身“战壕亲历者”,目送红军冲锋的身影掠过眼前。三年级学生梦萍摘下眼镜时,掌心仍带着汗:“红军叔叔的脚步声就在耳边!”这种第一视角的沉浸,让家乡土地上的革命故事从课本文字变为鲜活记忆,“骄傲”“要像红军一样守护家乡”的心声,成为红色基因扎根的生动注脚。


图为学生们戴着VR眼镜“穿越”烽火岁月 张慧敏摄。
云端俯瞰:借VR拓展“乡土认知度”
7月25日上午,航拍全景VR带学生们“跃上”云端。白溪关村的溪流如银链缠绕,稻田似绿毯铺展,平日里熟稔的屋舍与山路,在高空视角下织成壮阔经纬。“原来我每天走过的路,藏在这么美的画里!”惊叹声中,对家乡的认知从“身边一隅”拓展为“山河画卷”,乡土自豪感如藤蔓般自然舒展。


图为学生们戴着VR眼镜看家乡 郭佳晨摄。
情景自护:凭VR筑牢“成长防护线”
7月25日下午,“防校园霸凌”VR短片让空气渐趋凝重。当第一视角镜头遭遇孤立排挤的场景,学生们的眉头随之紧锁。体验后的讨论里,“要拉同学一把”“必须告诉老师”的声音格外清晰——这种“亲历式共情”比说教更有穿透力,让自我保护与互助意识在心底悄然扎根,为成长筑起一道柔软却坚韧的防线。


图为学生戴着VR眼镜观看防校园霸凌短片 郭佳晨摄。
据悉,此次活动是湖南工商大学“望山”青禾服务队“科技+乡土+成长”实践模式的具体实践。服务队以VR技术为桥,既让青少年触摸到科技的温度,更让红色文脉、乡土情怀与安全智慧借着数字微光,悄悄融入成长轨迹,为“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写下一则关于“科技如何点亮乡土童年”的温暖注脚。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