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光伏风电协同发力 陕西高速书写交通绿色转型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7 月的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一场 “交通 + 能源” 的绿色革命正蓬勃展开。从淳化服务区的光伏顶棚到陕北沙地的光伏矩阵,陕西交控集团推动的路域新能源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上万吨,相当于种植数万棵树。作为 “路域新能源示范工程” 重点项目的淳化服务区,太阳能与风能协同发电占总用电量六成以上,为高速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样本。7 月 24 日至 25 日,长安大学 “驭光逐风・交能探新” 实践队深入现场调研这一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构建全场景能源供给网络

走进淳化服务区,大片单晶硅光伏板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采用双玻双面发电技术的光伏板,正面吸直射光、背面用反射光,转换效率较传统组件大幅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某时段实时发电量足够支撑服务区餐厅数小时满负荷运转。光伏顶棚还能为车辆遮阳,使车内温度显著降低,既提升体验又减少空调能耗。
 
  
光伏车棚,实践队成员赵梓萱摄
服务区绿化带中的多组垂直轴风机与光伏矩阵互补。这些设备微风即可启动,年发电量可观,填补了阴雨天和夜间的发电缺口。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锂电池组储能调峰,供电稳定性极高,每月减少大量电网购电。客房区的 BIPV 设计颇具巧思,光伏瓦片与建筑立面融合,发电专供照明和热水系统。相关工程师透露,正测试车辆无线充电技术,未来电动汽车可通过光伏顶棚自动补能。
 
高速公路旁的光伏板,实践队成员席颍摄
 

安全底线:多维防护体系保驾护航

“光伏项目离车流越近,安全标准越要严苛。” 项目安全负责人表示,淳化服务区光伏设施构建了全方位防护体系。防火方面,每排光伏阵列配足量灭火器,采用高等级防火材料;钢架结构参照特定地区标准,可抵御小型车辆撞击;护栏选高规格型号,与路边保持安全距离防侵入。
针对极端天气,设备防护周密。风口区域光伏板通过优化安装增强抗风能力;垂直轴风机达高防护等级,底座减震装置减少机械损耗,能应对暴雨、沙尘等。项目安全工程师介绍,光伏板间的消防通道既便于检修,又能保障紧急疏散,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检验。

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破解技术难题

7 月 25 日,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师生走进淳化服务区,展开 “理论 + 实践” 研讨。在边坡光伏铺设现场,师生与项目团队围绕水土流失问题讨论。项目管理人员介绍,目前采用的生态袋护坡与光伏支架结合方案有优化空间。长安大学李婉歆老师结合研究,提出透水材料与支架系统融合思路,为工程优化提供新方向。
“路域光伏需多学科支撑。” 长安大学带队教师李婉歆老师表示,学校相关研究可助力解决地基处理、抗灾设计等难题。实践队成员称,现场测量让他们对 “光伏顶棚双重效益” 有了更直观认识。观摩后,校企就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达成合作意向,相关工程师认为这种产学研模式将加速 “交通 + 新能源” 技术落地。
 
实践队与交控集团负责人讨论交流,实践队成员黄梓恒摄
 

生态与经济:从治沙到致富的绿色蜕变

陕北的光伏治沙项目实现 “生态修复 + 经济增收”。光伏板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板下沙蒿、沙柳等植物成活率提高,土壤含水量大幅提升,生态显著改善。部分项目引入养殖业,形成 “光伏 + 种植 + 养殖” 循环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淳化服务区 “绿色效应” 显著。负责人测算,风光互补系统投用后,年电费大幅降低,总投资预计数年内收回。新能源特色吸引游客停留,使便利店销售额增长显著。每年减少大量标准煤消耗,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

模式推广:从示范到规模化的探索

从淳化 “风光互补” 到陕北 “光伏治沙”,陕西交控的路域新能源项目形成多样化推广模式。陕北光照足、沙地多,重点发展 “光伏 + 治沙 + 养殖”;陕南地形复杂,探索 “光伏 + 隧道” 等特殊场景应用。
相关工程师介绍,需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目前项目已纳入陕西省 “十四五” 交通新能源规划,下一步将在全省推广淳化经验。
夕阳下,淳化服务区光伏板余晖与风机剪影构成独特画面。长安大学实践队整理的设备数据和访谈记录,将为绿色交通建设提供参考。正如带队教师所说:“‘交通 + 新能源’的融合之路,正从陕西高速路网延伸向更广阔的未来,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实践队合影留念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