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钟鼓白塔映江阳,古今交汇在泸州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7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韵拾光”实践队离开泰安岱庙的斗拱飞檐,循着长江水脉来到酒城泸州,在闹市的心脏与两座地标——钟鼓楼、白塔——展开一场穿越六百年的对话。

  上午九时,队员们站在花园路13号钟鼓楼下。这座明洪武年间为“镇水保城”而建的四方塔楼,青砖黛瓦,层层檐角如鸟翼振起,晨钟暮鼓之声曾护佑泸州舟楫平安。如今,车流与市声在楼脚回旋,一位卖凉糕的嬢嬢说:“小时听钟鼓上学,现在听它提醒收摊,时间被它串成了日子。”简单一句话,让队员们读懂了建筑与民生的血脉相连。

  沿沱江步行十分钟,白塔以素白身影矗立江边。塔身十三级,层层递收,像一支倒悬的毛笔,书写着泸州人“祈文运、愿风调”的千年心愿。塔下老茶馆里,铜壶咕噜作响,几位老者在楚河汉界间对弈,棋子落盘声与塔檐风铃互答,构成最鲜活的文化现场。 随后,实践队走进泸州文化馆。展厅内,全息投影将南宋石刻佛像的朱砂与金箔重新点亮,数字笔触在斑驳石面上游走,残缺的佛手被算法补全,又在下一帧缓缓化作现代青年的手掌。古今在此握手,技术让历史不再冰冷。队员们驻足良久,仿佛听见石佛说:守护不是封存,而是让每一次心跳都与当下共振。

  从钟鼓白塔的人间烟火,到数字佛画的灵动新生,文韵拾光队以青春脚步丈量文化传承的厚度:真正的古迹不在玻璃展柜,而在寻常巷陌的烟火里——巷口老槐树下卖糖画的吆喝声、雨后青石板缝里长出的青苔、奶奶手里一针一线绣出的云纹,都是活着的史诗;它们更在每一次被重新讲述的故事中——当00后用说唱解码《洛神赋》,当外卖小哥在送餐间隙拍下古塔剪影发弹幕说“这塔我见过,在爷爷的烟盒上”,传统便不再是静默的标本,而成为奔涌于血脉的温度,照亮每一代人自己的长安三万里。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