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溯淮军文化,绘净滩新貌”实践活动
为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溯淮军文化,绘净滩新貌”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巢湖姥山岛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挖掘淮军文化为出发点,以保护自然生态为落脚点,旨在以青年力量助力地方发展,实现文化与环境的协调共进。
寻迹淮军: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文化记忆
怀着对历史的赤诚,实践团踏上姥山岛,在街巷遗迹间追寻淮军文化的脉络。他们叩开老住户的门扉,听祖辈口中的轶事串联起岁月的碎片;驻足昭忠祠,与工作人员一同拼凑将领们的生平轨迹;埋首地方史志,从泛黄的文字里打捞那段影响近代进程的壮阔篇章。
一次次寻访与梳理,不仅让淮军文化的轮廓愈发清晰,更让实践团成员坚定了信念:要让这份沉淀在巢湖流域的历史遗产,在当代土壤中重新绽放光彩。

净滩行动:用双手为湖畔拂去“尘埃”
守护文化火种之余,实践团亦心系姥山岛的生态底色。为还湖畔一片清宁,成员们化身“生态卫士”,一场净滩行动在湖岸悄然铺展。有人执夹俯身,细拾塑料碎屑;有人分类归整,将废弃物妥帖收袋;更有人钻入草丛,清剿藏于绿意中的污染物。指尖的动作与湖畔的风相和,让洁净重新吻上湖滩的肌肤。
这场行动不仅拂去了一隅的尘埃,更让青年的环保担当,在巢湖的粼粼波光中愈发清晰。

(图为队员们为滩涂打扫卫生 通讯员 王磊 供图)

(图为队员们为滩涂打扫卫生 通讯员 王磊 供图)
文明倡议:让旅游与素养同行
实践途中,“青山绿水姥山情,文明旅游共践行”的主题倡议如一阵清风,拂过姥山岛的游人肩头。实践团成员展起横幅,向往来者细细絮说文明游览的点滴要诀,再递上笔,邀众人以签名为诺。
“不污湖面”“敬护古迹”“低语随行”——这些简单的约定,借着笔尖落下的郑重,悄悄在人心间生了根。不少游客抚过签名,轻声承诺要从己身做起,让旅途言行皆合于礼。成员们以这般温和的倡导,为姥山岛的游赏画卷,添上了一抹清亮的文明色泽。

(图为游客在横幅上签字 通讯员 王毓 供图)
问卷调研:倾听声音,助力发展
为了摸清当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现状及需求,实践团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游客对淮军文化的认知、对姥山岛生态的评价,以及文明旅游习惯等维度。队员们在景区入口及周边,向游客与居民递上问卷,耐心引导填写。
过程中,不少参与者主动敞开心扉,就文化宣传、环境治理提出想法:“希望多些旅游设施”“增设分类垃圾桶”……这些带着温度的建议与一手数据,不仅为后续针对性发展方案的提出筑牢根基,更让实践行动的现实分量...

(图为队员们请游客填写问卷调查 通讯员 王磊 供图)
在淮军文化的印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为故事的传递者,用生动讲述让沉睡的历史“开口说话”,细碎的文化疑问在他们的解答中变得清晰,让过往的风云在游客心中流转。
人潮涌动的景区里,他们自然地融入引导的行列,用轻声提醒和手势疏导,让参观的节奏始终舒缓有序;遇见年长的游客,便主动上前指引路径、照看物品,那份耐心与细致,像一缕清风,悄悄为游览体验添了份舒心。
这些不经意的举动,让志愿服务的暖意漫过景区,成了姥山岛一道温柔的风景。
此次实践活动是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挖掘历史、守护生态、调研建言、倡导文明等活动,实践团为姥山岛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组织此类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地方发展中,用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实践中的合影 通讯员 贺立伟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