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7月27日,长安大学赴河南郑州“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河南郑州,开启了一场深入触摸城市脉络、感悟国情民生的实践之旅。从养老民生到历史传承,从红色精神到青春脉动,队员们用脚步丈量郑州,开展解压行、调研行、志愿行三大行动,在不同场域收获深刻体悟。
解压行:在烟火郑州里卸下疲惫
为在多元领域中释放活力,触摸城市温度,实践队走进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这里旧厂区改造的创意空间,碰撞出青春与创新的火花。队员们开展调研、录制心理小视频、进行心理访谈,在文艺与创意氛围中,聚焦青年群体的心理状态与城市文化创意生态。郑州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尝试,这不仅是城市更新的样本,更是关乎青年发展、民生品质提升的实践场域,让国情民生的观察,落脚于青年群体的成长与城市创新的互动,解压行正是以青春视角观察民生的生动实践。
调研行: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温度
历史溯源:博物院中的文明解码
次日,实践队走进河南博物院与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件件珍贵文物,串联起中原大地数千年文明脉络,队员们仿佛置身历史长河,触摸古人智慧。从历史纵深中,队员们理解了郑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明白文化传承是国情的精神基石,保护与弘扬历史文化,关乎民族记忆存续,也是民生中精神滋养的重要供给。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文物 通讯员李东阳 供图
红色传承:二七区的精神洗礼
为深入感悟红色精神,实践队走进二七区。二七纪念塔巍峨矗立,作为郑州地标,承载着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热血记忆。走进二七纪念堂,历史场景重现,队员们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先辈为争取权益、追求正义的无畏勇气。在中原英烈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一个个英烈事迹直击心灵,红色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队员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红色基因是国情的精神脊梁,传承红色精神,既是对历史的敬重,更是为民生筑牢精神指引,让当代青年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明晰肩负的责任。
图为实践队员当街发放调查问卷 通讯员杜宣纬 供图
在此期间,实践队积极联动二七区团委,通过微博互动、稿件投递等方式,搭建起实践与地方协作的桥梁,让红色传承的声音,借由更多元的渠道传播,也让地方团委见证青春力量对红色精神的诠释与弘扬。
艺术与生态:城市气质的多维感知
郑州美术馆的多元展览、黄河文化公园的生态景观,成为调研行的延伸。队员们在美术馆观察城市艺术底蕴,在黄河岸边思考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的关联,从艺术与生态的维度,进一步完善对郑州城市气质的认知,让调研行的触角延伸到民生的精神需求与生态需求层面。
图为实践队员为在美术馆偶遇的幼儿园学生讲解画作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志愿行:以微光汇聚城市的力量
实践队首站踏入惠济颐和养老院。在这宁静而温馨的氛围中,满是岁月沉淀的故事,队员们与老人互动游戏,倾听他们的人生经历。从老人的笑脸与需求里,队员们直观感受到郑州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探索,也深知养老事业关乎着万千家庭的福祉,是国情民生的重要一环。这次探访交流,让“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理念,在队员心中扎根,更深化此次“志愿行”的初心,传递关怀温暖。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制作艾草锤 通讯员李东阳 供图
行途虽止,感悟绵长
为期多日的郑州社会实践行落下帷幕,“三行”联动的实践模式让队员们收获颇丰,从养老民生的温情,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从红色精神的震撼,到青春创意的鲜活,再到艺术生态的滋养,全方位触摸郑州的城市肌理,感悟国情民生的交织脉动。这场实践,不仅是队员们认知郑州、认知社会的窗口,更让“知国情、系民生”的理念,化作青春行动的指引。
图为实践队与工作人员在养老院的合影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