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矿业大学“艺启新程”实践团赴上海嘉定马门村: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艺启新程实践团
7月19日-21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艺启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名指导老师、6名同学,赴上海市嘉定区马门村,以“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探寻艺术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队员们首先对马门村的整体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他们走访了村内的陶艺工作室、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村民居住区,与陶艺村的村长、陶艺创作者、当地村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马门村从一个普通的村落,如何通过引入陶艺这一核心艺术形式,逐步打造集陶艺创作、展示、体验、研学、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乡村。调研中,成员们也敏锐捕捉到发展中的现实议题:如何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运营?如何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才扎根乡村?如何进一步提升“陶艺村”的品牌影响力?一位受访的陶艺创作者说到:“艺术让村子有了灵魂,但怎么让这‘灵魂’滋养更多人、走得更远,是我们一直在摸索的。”

图为村长高艺峰带领实践团调研马门村现状。卢佳艺供图

为了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实践团特别参加了由上海市城市规划馆主办的“灵动水脉串起的沪上记忆”专题讲座。
讲座中,高艺峰老师结合马门陶艺村的真实案例,从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活化、艺术空间的营造、艺术与旅游的融合等多个维度,生动阐述了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实现路径。他强调,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的“艺术下乡”,而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乡村的自然肌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通过艺术的创造力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最终服务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讲座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使队员们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也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与俞泳老师、高艺峰老师合影留念。苏一鸣供图 

此次马门之行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成员黄昊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在这里,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它融入了村民的日常,成为了生活的风景,也成为了吸引外界关注的金名片。这让我重新思考所学设计专业的现实价值与社会责任。” 实践团队长苏一鸣表示:“这次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宝贵一课。我们将把在马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带回学校,持续关注乡村艺术发展,努力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期待艺术之花在更广阔的乡村沃土上绽放。”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此次赴马门陶艺村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的一次深入田野调查,更是当代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的积极尝试。通过实地走访与专业学习,团队成员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进一步坚定了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发展的信念。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百载衣梭承古艺,素手飞针绣振兴

团队以彝绣为千年文脉与当代振兴的纽带,紧扣“非遗焕新与青年担当”核心,围绕弘扬绣韵、传承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呈现曲别李英等

彝绣寻根承文脉,筑路溯源忆峥嵘

实践团队围绕文化寻根与红色铸魂主题,紧扣“非遗传承+红色研学”,将峨边之行的彝绣文化、民族团结、抗战历史视作理论实践交织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