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文化建设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苏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滨,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早在2006年便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昔日的香山帮名闻天下,不论是主持修建故宫三大殿的“蒯鲁班”蒯祥,还是“中国苏派建筑宝典”《营造法原》的作者姚承祖,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名噪一时。.灵巧坚固的斗拱、榫卯等建筑结构撑起了古代传统建筑的半边天。而今日的香山帮后继无人,低效的手工打磨,漫长的学习周期,衰落的木制建筑……无一不将曾经的香山帮匠人拉下聚光灯,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香山匠影,数字留痕”社会实践团队做出了他们的尝试。
走进历史,感受匠心
团队成员在七月盛夏汇集苏州,深入走进多个香山帮传统建筑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参观和学习。经过预先的学习考察,成员在参观承香堂、畅园、鹤园等苏州园林时着重注意屋檐戗角、花漏雕窗的精雕细琢,捕捉到许多原本容易被游客遗漏的匠心。在深入探访记录后,成员们深切感受到跨越历史的文化厚重感,体会到了每一个榫卯背后蕴藏的香山帮匠人的心血。如习主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如何让这些藏于传统建筑背后的匠人智慧“会说话”,是我们所要探索与追寻的目标。
记录营造技艺,体悟匠人智慧
传承千年的建筑技艺,仅远观不能体悟分毫。团队成员在参观完一系列传统香山帮建筑后,到访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实操演示和数智教学传习地,将宏伟的传统建筑层层“解剖”,窗花如何雕镂、斗拱如何搭建、榫卯如何拆解、砖雕如何塑造……团队成员仔细聆听讲解,亲身动手实践,了解到了香山帮建筑的建造方法。同时,为了后期数字化建模,团队成员用相机将展柜中复杂多样的木质结构尽数留存。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实操,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的掌握,更为后期的宣传、数字建模等工作奠定基础。
采访香山匠人,探讨时代课题
“香山匠影,数字留痕”团队有幸邀请到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薛林根先生和苏州吴中区传承人朱留鑫先生,深入了解到了两位老匠人的非遗传习故事,原先只在人物简介上的冰冷的文字如今变为生动的讲述,我们从两位师傅的口中认识到香山帮传统技艺的传承并未纸上谈兵,而是一代代人切实耕耘,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打磨技艺得来的。正只有如习主席口中的“守正创新”,将传统的传承下来,才能更好的创新,保证文化既不走样,更有新样。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仍需我们一代一代人接续传递下去。
“香山匠影,数字留痕”团队在深入实地调查探访记录的同时,将自身的所学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出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1.公众号宣传:团队运营公众号“匠影留痕实践团”实时将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发布,经过成员的协调配合,目前共发布了三篇推送,内容涉及团队介绍、实践过程、数字成果等,总阅读量达到1000+,点赞量达到100+。内容一经发布,便获得广泛的好评与支持,有效的向人们科普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展示了团队的实践成果,在后期我们会发出更多推送,成为公众了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渠道,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播。
2.返校科普:团队成员联系了苏州当地的一所中学“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节有趣的香山帮营造技艺科普课。通过与学生们的积极互动、视频讲解、趣味问答等形式,将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生动的展示给初中的同学们,有效增强了他们作为苏州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收获了学生与老师的广泛好评。
3.常用木结构数字化数据库:此次社会实践的一大亮点,就是将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中运用的木结构进行拍摄留存,通过建模的方式形成木结构数据库。负责建模的同学利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复刻了许多传统木结构,经过反复的修改与打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香山帮常用木结构数据库。仅仅是一个斗拱组的数字化模型,就建模了檐柱、阑额、枦斗等大小部件共22种,使用近80个部件,经过上百次拼接才形成完整的斗拱模型。每一个数字化模型的背后,都是团队成员对于香山帮非遗传承的创新化尝试。
4.纪录片制作:“香山匠影,数字留痕”团队在实地探访过程中,记录了大量的建筑、文化、采访素材,制作了一部香山帮传统技艺纪录片,详细展示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历史,木结构的营造过程以及香山帮匠人们的亲身经历。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更全面的展示给公众。
5.多平台投稿:我们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结合生动的图片与视频素材,撰写了多篇图文并茂的报道,投稿在小红书、抖音、B站等多个平台。内容涵盖了实践团队介绍、团队准备、活动过程、实践成果等,力求真实全面的展示我们团队的实践经历,同时向更多的人科普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在未来,我们会向更多网站投稿,争取从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自身的实践成果。
此次“香山匠影,数字留痕”团队的社会实践,是我辈青年探索传统文化新出路的有效尝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实地探访非遗建筑,亲身体验匠人发明智慧,努力打造数字化创新传承路径,我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体会者,更是努力保证文化不变色,实现创新的传承者。在未来,希望更多青年们投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中来。在新时代,牢牢抓紧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将先人的智慧结晶传递下去。